【摘要】:目的:从椎间盘角度出发,基于祖国"筋骨并重,筋坚骨强"的传统医学理念,探讨"筋伤"与"骨病"的相互关系,论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与椎间盘退变是否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否作为继发临椎骨折的风险预测因子。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预防临椎骨折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客观的影像支持,更大程度的优化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病例队列研究方法,根据选取和排除标准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19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患者年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立子队列(内含患病者及脱落者)53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27.36 ± 10.49)月。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BMI(kg/m2)、BMD(T-score)、受伤时间、骨折椎体、骨水泥量、椎间渗漏情况及手术椎体锲变指数、局部后凸Cobb角)、既往史、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的退变等级(按照Pfirrmann分级系统)。以椎间盘信号1-3级为非暴露因素,4、5级为暴露因素;根据末次影像资料评估,确定病例组、对照组。采用Fisher x2检验对比两组暴露因素分布,估计椎间盘暴露退变的OR值。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临椎骨折的风险因素,计算椎间盘退变的相对危险度HR值。结果:随访期间共70例患者发生骨折,其中21例骨折发生在非临近椎体,不做分析,剩下的49例患者发生临近椎体骨折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中去掉脱落的2例患者,继发椎体骨折的患者11例,共40例子队列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患者平均年龄(74.39±9.23)岁,男12例,女37例,平均随访时间(15.69±6.50)月;其中累及邻近椎体患者26例,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74.96±9.23)岁,平均骨折时间(13.23±5.58)月,BMD(T-score)平均为(-3.15±0.18)SD,BMI 平均(21.56±3.95)(kg/m2),末次局部后凸Cobb角(14.16±7.37)度,末次楔变指数(71.46±6.16)%,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40±1.77)ml,其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6例;累及跳跃椎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平均年龄(73.74±9.41)岁,继发骨折时间平均(17.78±6.22)月,BMD(T-score)平均为(-3.26±0.72)SD,BMI 平均(19.60±3.94)(kg/m2)末次局部后凸Cobb角(12.45±7.88)度,末次楔变指数(68.64±8.72)%,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55±1.47)ml,其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7例。对照组40例,男6例,女34例,平均随访时间(26.68±7.22)月,平均年龄(72.43±8.14)岁,BMD(T-score)平均为(-2.89±0.67)SD,BMI 平均(20.90±3.03)(kg/m2);末次局部后凸Cobb角(11.84±6.12)度,末次楔变指数(69.79±7.30)%,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37± 1.39)ml,其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9例。病例组与对照组椎间盘暴露比OR=2.638,95%CI(1.096,6.351);说明椎间盘退变可能增加术后继发临椎骨折的风险,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间盘HR=1.811,95%CI(1.030,3.184),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研究,证实椎间盘退变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临椎骨折间存在正相关性;4、5级椎间盘退变的继发临椎骨折率是轻度椎间盘退变的1.811倍,椎间盘退变是PVP术后继发临椎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从而论证了"筋伤"与"骨病"相互伴随出现的病理特点,"筋伤"可诱导骨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后期继发骨折的风险预测因子;为预防PVP术后继发临椎骨折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及理论支持。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注重OVCF合并椎间盘退变的患者,关注患者邻近椎间盘这一 "脊筋"组织的功能形态,加强椎间盘退变患者PVP术后的功能导引训练,以更好地预防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优化术后疗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7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民;;《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联合解读[J];北京医学;2017年02期
2 李业成;张巍;张成亮;王洪俊;刘守正;朱宝林;陈跃跃;吴新铖;;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年01期
3 邱贵兴;裴福兴;胡侦明;唐佩福;薛庆云;杨惠林;陶天遵;赵宇;;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年06期
4 陈建常;王鑫;马在松;陈文红;张春浩;;骨质疏松患者PVP/PKP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年10期
5 冯歆;葛继荣;;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08期
6 张斌;尚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4年03期
7 谢杰伟;林涌鹏;;中医综合疗法与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对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张阳;单建林;李放;关凯;赵广民;;骨水泥椎间渗漏与椎体成形术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相关性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9 仇汪宝;荆珏华;钱军;朱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10 田力;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临近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紫音;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363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6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