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下病上治”—肌肉内热针刺激对弗氏佐剂大鼠肌肉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16:14
【摘要】:背景针灸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就是治疗疼痛。早期研究证实,针灸对腰、腿痛及关节痛等疾病具有很好的镇痛疗效。尽管针灸疗效确切,但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的灸法存在烟雾大,易造成局部密闭空间内空气污染,及艾灰脱落易烫伤皮肤,温度不易控制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内热针疗法是近年来临床使用的通过加热电极来给予相应热刺激的治疗措施,可被认为是替代针灸疗法的物理刺激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课题组前期系列工作显示:“不引起明显痛感”的温热刺激(43℃)能单独激活痛觉内源性下行抑制作用,而不激活下行易化作用。同时,丘脑腹内侧(ventromedial,VM)核团则参与了上述下行抑制作用的调控过程。已知“下病上治”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原则。尽管“下病上治”有着明显的临床镇痛疗效,然而涉及其镇痛的神经调控机理目前仍旧不甚清楚。本课题将在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肌肉内注射所诱导的肌肉痛模型基础上,通过下肢“承山穴(BL57)”和上肢“内关穴(PC6)”分别给予不同时程和温度的“穴位”内热针刺激,探索“下病上治”治法对肌肉痛的可能疗效及区别,并进一步探索脊髓以上高位中枢:丘脑相关核团,参与上述镇痛作用的神经调控机制。目的通过选用上肢内关穴和下肢承山穴在43℃或46℃内热针对大鼠完全弗氏佐剂肌肉痛模型作用,比较内关穴和承山穴对CFA肌肉痛模型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确定“下病上治”是否具有临床可行性。最后,丘脑相关核团给予不同受体拮抗剂探索“下病上治”中枢调控机制。方法1.伤害性机械性和热刺激:大鼠造模前和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on frey机械刺激痛仪和热刺痛仪,测定大鼠缩足反射阈值和潜伏期。2.CFA建模:不同剂量CFA注射入大鼠一侧后肢腓肠肌,建立肌肉痛模型。注射部位为腓肠肌正中部位,进针深度大约0.5 cm,注射时间超过30 s。同时观察受累组织炎性肿胀度情况。3.内热针治疗:在4%isoflurane吸入麻醉下,内热针(同心圆不锈钢针:直径1.05 mm,长30 mm)刺入下肢“承山穴”/上肢“内关穴”,深度0.5 cm,调节加热温度为43℃或46℃,给予不同时程的肌肉内热刺激,温度变化不超过±0.25℃。4.脑内微量注射:在戊巴比妥钠麻醉(50 mg/kg,腹腔注射)下,利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开颅手术放置套管(VM神经核位于前囟后2.3-3.3 mm,中线旁开1.6 mm,颅骨下7-7.4 mm)。大鼠伤口用无菌0.9%生理盐水清洗,及抗生素治疗,并用牙科水泥封闭。大鼠经一周恢复,期间检测大鼠运动功能,随后核团内注射阿替美唑和WAY-100635,观察大鼠在内热针治疗后的大鼠热反应情况的变化。5.大鼠肌肉受累组织的IL-1和TNF-ɑ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一侧腓肠肌内注射100-200ml CFA均能引起大鼠双侧机械性痛敏反应(P0.05)。50-100ml CFA注射1天后,大鼠表现出双侧热痛反应降低现象;而200ml CFA注射后1h后即诱发大鼠双侧热痛反应降低现象,并维持7天(P0.05);一侧腓肠肌内注射100、200ml CFA均引起大鼠注射侧后肢出现脚爪组织肿胀(P0.05),而对侧后肢无显著性变化(P0.05)。2.15-45 min 43℃内热针BL57穴位肌肉内刺激对CFA致炎大鼠的双侧机械痛敏无明显影响(P0.05);与15 min 43℃内热针相比,30-45 min 43℃内热针刺激能诱发更为明显的双侧大鼠热痛反应降低现象(P0.05);30-45min 43℃内热针穴位刺激明显降低大鼠脚爪肿胀度(P0.05)。3.30-45 min 46℃内热针BL57穴位肌肉内刺激诱发CFA致炎大鼠出现双侧机械痛敏显著增高现象(P0.05),双侧热痛反应降低现象更为明显(P0.05);15-45 min 46℃内热针穴位刺激对致炎大鼠脚爪肿胀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与同侧后肢BL57穴位刺激效果类似,同侧/对侧上肢PC6穴位肌肉内给予30min 43℃内热针治疗后,均对双侧后爪机械性痛敏现象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明显增强双侧热痛反应降低程度(P0.05);并明显降低同侧后肢脚爪肿胀度(P0.05)。同侧/对侧上肢PC6穴位肌肉内给予30 min 46℃内热针治疗后,能引起双侧机械性痛敏显著增高(P0.05),并明显降低双侧热痛反应降低现象(P0.05);然而,30 min 46℃内热针同侧/对侧上肢PC6穴位肌肉内治疗后,同侧CFA致炎大鼠后肢脚爪肿胀度没有明显改变(P0.05)。5.丘脑VM核团微量注射阿替美唑能显著抑制43℃内热针所引起的热痛反应降低现象(P0.05);而VM核团内微量注射阿替美唑和WAY-100635能抑制46℃内热针引起热痛反应降低现象(P0.05)。6.43℃内热针BL57和PC6穴位刺激能显著降低CFA大鼠肌肉痛模型受累组织中IL-1及TNF-α含量(P0.05)。结论1.CFA肌肉内注射诱发大鼠出现炎性肌肉痛,造成受累组织肿胀,组织IL-1和T NF-α含量增高,行为学表现为后足机械性痛敏增高,热痛反应降低现象。2.43℃内热针能单独激活内源性下行抑制作用,显著减轻CFA致炎大鼠脚爪肿胀度,降低受累组织内IL-1和TNF-α含量。3.46℃内热针能同时激活内源性下行抑制作用及下行易化作用,但不能减轻CF A致炎大鼠脚爪肿胀度。4.同侧下肢BL57和同侧/对侧上肢PC6使用43℃内热针,对CFA致炎大鼠的镇痛治疗作用相同,表明“下病上治”具有理论依据。5.丘脑VM核团微量注射阿替美唑显著抑制43℃内热针对大鼠热痛减退的作用;而阿替美唑和WAY-100635均可抑制46℃内热针对大鼠热痛减退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丘脑VM核团对不同温度内热针刺激所诱导的下行抑制调控作用的机制不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越;周鸿飞;;浅谈象思维与承山穴的关系[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年03期

2 凌至培;崔志强;;神经病理性疼痛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0期

3 彭传玉;罗磊;胡玲;宋小鸽;唐照亮;吴子建;蔡荣林;郝峰;胡吴斌;;不同剂量弗氏完全佐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复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01期

4 夏冬冬;王湖冰;谷禾;楼新法;原林;蒋松鹤;;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10年12期

5 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刘立公;陈云飞;汪司右;王晓梅;;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8期

6 刘慧;;上病下治的应用探讨[J];河北中医;2008年04期

7 倪丽伟;王舒;;内关穴功能及临床应用揽要[J];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8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年01期

9 刘少琼;银芍冲剂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6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5年09期

10 林红,卢春莉,吴俊梅,李静;内关穴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369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69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