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行气法作为毫针针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本研究以不同毫针行气手法应用于临床的特点与规律作为出发点,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毫针行气手法的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不同毫针行气手法在临床适宜疾病的科属和种类、选穴原则、经气传播路线的方向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不同毫针行气手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1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毫针行气手法的文献、医籍和书刊,确立检索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有关毫针行气手法的文献进行检索,排查和筛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筛选方式为计算机和手工。下载和整理依据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2根据毫针行气手法的文献信息特点,建立独立的有关毫针行气手法的刺灸法文献网络数据库的平台,使录入信息规范化和统一化。文献数据库记录了期刊的名称、文献的标题、科属、疾病名称、腧穴名称及疗效等信息。对部分收集整理的有关毫针行气手法文献首先进行预实验,规范化处理录入的有效信息,及时的修正数据库平台中不科学的条目。3根据主要研究目的,依据制定好的统一标准及规范,对纳入的有效期刊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和整理分析,制定毫针行气手法的网络数据库模板及依据模板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有效文献中与毫针行气手法数据挖掘研究相关的有效信息和数据,以尽量减少误差为目的,严格的按照三级审核制度对文献进行逐篇审查。4设定不同毫针行气手法的适宜病种、疾病科属、选穴原则、经气传播路线方向、不同毫针行气手法的疗效等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运用OLAP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最终将得到的有关毫针行气手法的数据信息,以专业报表、查询结果的形式提供给研究者。结果:1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录入期刊论文、学位论文489篇,各类毫针行气手法出现频次总数为770次,基本行气手法出现的频次最高为630次,辅助行气手法和飞经走气四法各出现70次。数据库同时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六个科属。基本行气手法和辅助行气手法应用于内科的频次最高,分别为311次、44次,而飞经走气四法应用于外科的频次最高,为37次。基本行气手法在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其他两类行气手法更加广泛。2通过对录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纳入的研究中,内科和外科疾病出现频次占据了疾病总频次的大多数。基本行气手法中提插和捻转手法在病种方面应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列的分别为癃闭、中风后遗症、腰腿痛。其中治疗癃闭的疗效优于其他两个病,而提插手法的疗效优于捻转手法。辅助行气手法中震颤法和搓法的应用频次较高,分别为25次和18次,震颤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频次最高为6次,搓法应用于淋证的频次最高为4次。飞经走气四法中,苍龟探穴法的应用频次最高,应用于痹症的频次最高,为18次。3在录入的489篇文献中,基本行气手法应用的频次最高,且基本行气手法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癃闭、中风后遗症和腰腿痛的治疗。通过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其选穴原则和经气传播路线的规律,癃闭主要为辨证选穴原则,应用频次为56次,经气感传路线的传播主要为躯干近心端→肢末远心端,应用频次为55次;腰腿痛主要为近部选穴原则,应用频次最高为38次,经气感传路线的传播主要为躯干近心端→肢末远心端,应用频次为69次;中风后遗症主要为辨证选穴原则,应用频次最高为29次,经气感传路线传播主要为躯干近心端→肢末远心端,应用频次为44次。不同的疾病的治疗在选穴和经气路线传播方向的控制上有一定的规律。结论:毫针行气手法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不同毫针行气手法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大量的资料显示不同的毫针行气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中大多数应用于内科和外科的治疗。基本行气手法广泛应用于内科,提插和捻转手法应用较多的病种为癃闭、中风后遗症、腰腿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在对这三种病的治疗中在选穴原则和经气传播路线的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辅助行气手法辅助行气,刺激机体,主要应用于内科,震颤法和搓法的应用频次较高;飞经走气四法主要针对一些外科的疾病疏通经络,推行经气,可优先用于经络闭阻的病症,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苍龟探穴针法应用频次最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银平;张宗权;;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偏头痛40例[J];中医研究;2015年10期
2 苏美玲;陈铭;许金森;;“气至病所”源流考及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7期
3 杜玉茱;贾春生;王建岭;石晶;张晓旭;刘新;岗卫娟;;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规律与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5年03期
4 檀占娜;贾春生;王建岭;李伯英;朱学亮;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4年06期
5 李伯英;贾春生;王建岭;檀占娜;朱学亮;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张选平;张莘;徐晶;;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的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14年11期
6 朱学亮;檀占娜;李伯英;王建岭;石晶;孙彦辉;李晓峰;徐晶;张选平;张莘;杜玉茱;贾春生;;基于数据挖掘的不同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14年09期
7 曹方;周丹;曹迪;张伟东;智沐君;王富春;;飞经走气针法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李春日;谷忠悦;;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的循经表面肌电变化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9 刘新;贾春生;王建岭;杜玉茱;张晓旭;石晶;李晓峰;孙彦辉;张莘;张选平;岗卫娟;;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疗法中放血量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针灸;2014年03期
10 王辉;韩舰华;;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案[J];四川中医;2013年12期
,
本文编号:
2412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1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