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非心源性胸痛古代文献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5 19:53
【摘要】: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GERD被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 NCCP)指的是在缺乏明显的活动性冠状动脉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反复发生的心绞痛样胸骨后疼痛的症状。2006年蒙特利尔专家共识将非心源性胸痛中的反流胸痛综合征纳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症状的范畴,反映了二者的密切关系。即便如此,临床上将此类患者转诊予消化专科诊治的患者却相对少见,而患者的就诊规律更是反映了虽然GERD相关NCCP在临床上较多见,但认识胸痛和GERD之间的关系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并不多。研究也发现GERD相关NCCP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更是带给社会及个人客观的经济负担,而该病发病机制呈多样化,因此,临床上常规抑酸剂治疗疗效不明显。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医研究,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特点,为本病的治疗及研究开辟一条新的中医道路。目的初步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与GERD相关NCCP相关的脉象、药物、方剂,讨论与之相应的病因病机学说、治疗理论及病位,探讨其基本证治规律,并针对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规律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导师论治本病的医案,针对所收集导师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导师治疗此病的治疗思想和用药规律。通过两部分研究初步了解中医治疗GERD相关NCCP的辨证论治,为往后进一步研究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本次研究的古代文献中,检索范围以汉代至清末中医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与GERD相关NCCP的脉法、药物及方剂为研究对象。以“胸痹”、“胸痛”、“胸痞”、“胃痹”、“胃心痛”、“厥心痛”、“肝着”、“胸满”和“吐酸”、“吞酸”、“醋心”、“噫醋”、“噫酸”、“中酸”为关键词输入第5版《中华医典》进行复合检索。将其数据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针对频次40次的中药进行常用药物规律分析并运用Python2.7.2程序及Cytoscape程序对出现药味进行探索性的聚类分析和药物之间关系探索,分别以热图和网络图示意。本次导师临床用药规律部分是针对导师治疗GERD相关NCCP的109份复诊有效门诊病例的首诊处方用药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将其数据规范化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其结果运用Python2.7.2程序及Cytoscape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和药物之间关系的探索,分别以热图和网络图示意。结果古代文献的研究部分所检索到与本课题相关的药物共有396条,192种,20类,总频次3320次。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类为理气药,中药排列前25位的中药以理气药为多,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温里和化湿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共计出现频次为232次,其频率为6.99%,属补虚药。其用药归经以入脾经的为主,其次为入胃经、肝经和肺经的中药。频次排列前25位的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网络图可得出11类药队。方剂统计的相关方剂共有165个,出现总频次为348次。理气剂、温里剂、消导剂、祛痰剂、补益剂和祛湿剂六类方剂的累计频率达92.24%,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剂类型,其中理气剂出现频率最高。使用频率居前八位的为分心气饮、补中益气汤、平胃散、越鞠丸、逍遥散、沉香降气汤、二陈汤、六君子汤。在使用频率居前20位的方剂中,属理气剂的方剂出现最多,占前20位方剂出现总频率的44.5%,其次是祛湿和补益剂。检索到记载与本课题相关的脉法条文供43条,脉象种类为30类,总频次为48次,平均频次1.6次。出现的脉象类别频率最多的为脉沉细数而涩、脉弦细而微、脉弦弱而涩和沉脉。导师用药规律探索部分通过对109份医案进行统计,共得到135味中药,总频数为1752次。导师用药规律的药物以入脾经为主,其次为胃,再者是肺和肝。经频数分析可得用药频率10%为部分研究的常用药,经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网络图分析可见其中柴胡及青蒿;白芍和半夏、黄芩;枳壳和枳实之间有明显的负关系,显示二味药物为相互排斥的药。有明显正关系的药物有八组。结论通过古代文献分析可见古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多从调气燥湿化痰、养血活血、温中补虚入手。通过探索常用药物的归经分布,发现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病为在脾,与胃、肝和肺关系密切。在导师用药探索的部分可见导师用药规律多以疏调肝气、清肝泄热、和胃降逆,佐以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及燥湿化痰。所用之药多入脾、胃、肝及肺经。古代医家治疗GERD相关NCCP时,在调气燥湿、养血活血的同时也注重温补脾胃,故能推测古代患本病者多有中焦脾胃虚弱的基础。而从导师用药规律探索中可见,其治疗着重于清肝泄热、疏调肝气、和胃降逆,与古代文献用药规律相比较少使用了温补脾胃法。这与社会的发展,劳动人民生活改善,现今社会中较少见中焦脾胃虚寒之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则带给人民较大的生活压力等因素而致多有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者息息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仁甫;;要掌握用药规律[J];医学与哲学;1983年05期

2 ;解表用药规律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1年03期

3 郭孝忠,宋翠力;肺癌用药规律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4 任平安,卜志林,乔富渠;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10期

5 朱红霞;胡学军;;中药治疗失眠的现代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4期

6 覃骊兰;杨丽琴;;延缓衰老复方用药规律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年08期

7 刘艳霞;;古代文献种子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年04期

8 吕霜;甄小芳;闫慧敏;李亚男;;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药规律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年05期

9 唐仕欢;杨洪军;;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05期

10 肖臻;;中药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泽华;;仲景用药规律的探讨和运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池晓玲;蔡高术;萧焕明;;臌胀的古代用药规律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高学敏;宋树立;;中医戒毒治疗用药规律探讨[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戒毒学术研讨会教材、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张发荣;;糖尿病临床处方用药规律探讨[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唐仕欢;申丹;杨洪军;;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疼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比较分析研究[A];2014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论文集[C];2014年

6 王竹;王娟;吴喜利;张晓强;马巧亚;孙万森;;糖尿病肾病验方用药规律分析[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倪青;姜兆顺;高齐健;林兰;李平;易丹辉;刘保延;;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的2型糖尿病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洪永敦;李敬武;;岭南地区近15年高血压病文献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洪永敦;杨庆邦;;岭南地区近20年冠心病文献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艳芬;阙华发;;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用药规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 范桂清 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张平法;治疗烦躁的用药规律[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张虹;郭氏正骨分期辨证用药规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沈敬博;中药的性能[N];广东科技报;2004年

4 刘德泉;出血证的用药规律[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刘雅风;西药也有“辨证论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萌;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陈守强;丁书文教授用药规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金智慧;刘伟胜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徐婉伦;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用药规律与特色[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袁亮;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机理及用药规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6 平静;基于毒—效—证关联性的附子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丹丹;基于六郁理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及用药规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党民卿;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用药规律探讨[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杨清;柴胡复方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规律和安全性临床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薛茜;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用药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姜岩;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尹建男;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用药规律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楚玉波;58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加重和缓解中药用药规律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弓绍华;基于文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邵建珍;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尹常健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张高兰;脑梗死恢复期痰湿体质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0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30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