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9 08:30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DLEAD)和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LEAD的影响因素,分析DLEA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常见中医证型与观察指标的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早预防、及时治疗,为中医证型规范化、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LEAD患者,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并结合我院内分泌科制订的临床诊疗规范,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湿热困脾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阴虚热盛兼血瘀型四个证型。另设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肽、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伴发病及合并症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将上述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DLEAD组185例,另设对照组61例,病例总数为246例,男性140例,女性106例,年龄在31-81岁之间,病程在1-35年之间。DLEAD组的平均年龄(63.43±8.73岁)大于对照组,且平均病程更长(17.16±8.18年),WC值(91.11±10.70cm)更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EAD组TG、TC、LDL、HbA1c值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肽0min、C肽120 min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性别上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DLEAD组的185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中医证型是湿热困脾兼血瘀型76例(占41.08%),其次是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及阴阳两虚兼血瘀型,55例和50例(占29.73%和27.03%),所占比例最少的是阴虚热盛兼血瘀型,仅4例(占2.16%)。3.各证型之间,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患者相比,阴阳两虚兼血瘀型患者的病程最长(14.90±5.72年),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患者BMI(26.66±2.67kg/m2)及WC值(95.27±13.91cm)均高于阴阳两虚兼血瘀型及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P0.05);各证型在平均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型之间,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患者TG值高于阴阳两虚兼血瘀型患者,而HDL值低于阴阳两虚兼血瘀型患者,湿热困脾兼血瘀型及阴阳两虚血瘀型患者TC值均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在LDL、C肽、HbA1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LEAD组的患者中,关于伴发病及并发症的情况,所占的比例最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6例(占84.32%),其次是高血压病126例(占68.11%),再次是冠心病67例(占36.22%)。结论:1.DLEAD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偏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及腹型肥胖有关。2.血脂异常、胰岛功能较差及血糖控制欠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DLEAD的发生。3.DLEAD的证型分布特点如下: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阴虚热盛兼血瘀型;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是DLEAD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与BMI、WC、血脂异常的关系更为密切;阴阳两虚兼血瘀型受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的影响更大。4.DLEAD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较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跃华;薛李;赵芳芳;朱倩倩;李岩;杨虹婕;刘华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5期

2 郝锦红;戴雁彦;张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7期

3 常智玲;何江;管慧;周锦勇;;黔南州汉族与布依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2年02期

4 杨国棠;黄金花;;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2期

5 滕久祥;谭洁;彭芝配;李灼珊;李为;;湖南省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董国菊;刘剑刚;王承龙;史大卓;;3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环球中医药;2009年02期

7 靳瑾;曾斌芳;;新疆维吾尔族 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8 王若飞;李伟;丁天鹏;孙庆明;何永林;施根林;李定宪;;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与实验室检测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9期

9 刘永家;38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病因关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方素清;张艳;礼海;;75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心、脑粥样动脉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2 刘贵颖;乔亚珍;刘e,

本文编号:243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3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