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补肾活血法对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0 04:27
【摘要】:1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2方法:将符合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诊断标准并且满足入组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为25例。治疗组予以口服补肾活血方加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连服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半个月检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若治疗期间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记录所需时间并停药指导其妊娠,妊娠后积极进行保胎治疗,观察能否成功妊娠超过既往流产月份2周以上,未降至正常者则继续进行治疗,直至一个疗程结束。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对治疗期间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所需时间及妊娠成功率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凝血常规相关实验室指标;以上均做统计学处理。3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评价: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临床中医单项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治疗后妊娠结局的评价:治疗组治疗后23例患者入组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其中有20例妊娠,妊娠成功18例,流产2例,妊娠成功率90%;对照组治疗后22例患者入组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其中有19例妊娠,成功妊娠11例,流产8例,妊娠成功率58%,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期间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所需时间的评价:治疗组降为正常需1.17±0.70月,对照组需1.70±0.81月,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用时一个月(≤1月)有14例,占比61%,用时两个月(1月,≤2月)有7例,占比30%,用时三个月(2月,月≤3月)有2例,占比9%;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为正常用时一个月(≤1月)有7例,占比32%,用时两个月(1月,≤2月)有9例,占比41%,用时三个月(2月,月≤3月)有6例,占比27%。(6)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D、FD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凝血四项中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四项值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PT: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TT: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结论:补肾活血法协同阿司匹林治疗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证候积分方面,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补肾活血中药调节血清D-D、FDP、凝血四项中相关指标的异常,改善血栓前状态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高尔生;中国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2 郑雅娜,周辉,刘巧突,朱平;t(1;13)伴自然流产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张宁,郝翠芳,隋凌云;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4 凌纬联,张传仓,李雁,张燕,封志纯;我国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9期

5 王敏,咏梅,初忠侠;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研究概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曲陆荣;多次自然流产[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6期

7 李艳英,方虹,李苓,苏娟;240例自然流产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7期

8 梁彩霞;胡学刚;;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2期

9 安茂伟;徐有涛;卢少明;韩秀娟;林雪;;日照地区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0期

10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兰州市5002例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现况调查[J];卫生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志春;;论循证医学在自然流产诊治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2 王繁;王瑛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的原因探讨与预防措施[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彭倩;;自然流产与优生[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郑明慈;张国风;周陆生;;自然流产妇女维生素E营养水平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鲍世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6 李键;邵小光;吴隆琦;;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静益;傅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生殖障碍疾病高级培训班文集[C];2011年

8 余小艳;杨国华;;染色体平衡易位伴自然流产四例[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胡娅莉;;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A];第十期“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学习班暨反复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失败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陈欣;张建平;;211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可再怀孕[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阿健;自然流产后也可早怀孕[N];保健时报;2005年

3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可尽早怀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妊娠不用等[N];健康时报;2004年

5 江苏 主任医师 王忠民;自然流产 优生劣汰[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再怀孕[N];科技日报;2005年

7 小殊;自然流产未必是坏事[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8 王伊萍;自然流产不可怕 快快乐乐做妈妈[N];人民日报;2000年

9 冯耽;流产后再怀孕等多久[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廖世秀 整理 尹沅沅;可能是流产基因在作祟[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莉洁;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秦晓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杨励勤;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甲基化和不明原因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珊;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HLA-C配体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郑海燕;辅助生殖技术中早/中期自然流产与生长发育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唐妍;人类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印记基因IGF2、GRB10、PEG3甲基化状态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外周血中FOXP3mRNA、RORγtmRNA及相关免疫因子与人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江卫红;联合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及妊娠相关蛋白A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张娜;自然流产与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明雪;VEGF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高慧;孕早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临床自然流产关联的队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彭威;MEST/PEG1异常甲基化在自然流产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安晶;沿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水平与距奎河距离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8 吴晓婷;TLR2和TLR4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9 陈红;青岛人群复发性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特点及与地屈孕酮疗效关联性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10 张晓莉;补肾活血法对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73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73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