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多评法综述
本文关键词:一测多评法测定穿心莲及其制剂中内酯类成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含量测定中应用进展
摘要: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很多,导致市场上中药材质量控制困难,目前仅凭单一成分评价中药材质量过于片面,不能很好反应中药材质量优良。一测多评法以中药材本身具有成分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可以很好反应中药材质量。笔者结合近年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中应用实例进行探讨,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含量测定,一测多评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储藏方式等[1]。因此,目前中药材市场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现阶段中药标准多用单一成分含量高低来反应中药材质量,但中药材成分复杂多样,作用机制模糊,大多靠几种成分协同发挥药效,这样仅以一种成分含量无法全面反映中药质量。但如果以传统测定方法同时测中药材中几种成分不但面临对照品难得,检验周期长,还耗能、耗时。2006年王智民等[2]首次提出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该通过中药有效成分间存在的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法,测定一个成分(对照品易得、价廉、有效者)实现多个成分(对照品难以得到或难供应者)同步测定。不仅解决了中药多成分定量和多指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对照品缺乏问题,同时实现多指标同步质量控制反映中药质量。该法提出后得到业内学者广泛认可和应用,并于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现就一测多评法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一测多评概念与原理
研究思路起源于内标法、校正因子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以及紫外百分吸收系数法等几个概念。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成分的量(质量或浓度)与检测器响应成正比的原理,在多指标质量评价时,引入相对校正因子的概念,以样品中某一典型成分( 有对照品供应者、价 廉、有活性) 为内标,根据中药有效成分间存在的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建立该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通过RCF计算其他成分的含量。这种测定一个成分,实现对多个成分定量的方法命名为“一测多评”法。
具体表现为,在多指标(s,a,b,.....,i,......)质量评价时,以药材(或成药)中某个典型有效成分作为内参物(s),建立内参物与其他待测成分(a,b,.....,i,......)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fsa,fsb,fsc,......)按计算公式:fsi=fs/fi=(As/Cs)/(Ai/Ci)=(As·Ci)/(Ai·Cs),式中As为内参物峰面积,Ai为其他组分峰面积,Cs内参物浓度,Ci为其他组分浓度。在方法学建立时,需要准备待测组分及所选内参物的对照品,求出内参物与个待测组分见的RCF,并把它作为常数用于以后的含量测定计算中[3]。含量测定过程中,只需准备内参物的对照品,因而内参物(s)浓度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应用RCF,结合内参物实测值计算待测组分浓度(Ci)。
2 一测多评法应用
2.1 黄酮类内参物的建立
李倩等[4]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16批丹参中以丹参酮IIA与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4种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用外标法验证该方法在丹参药材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范玲等[5]以大黄素为内参物测定虎
杖中大黄素、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含量,通过建立大黄素与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计算,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饮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外表法测定值的差异,结果测定11批虎杖中3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RSD均小于3%,表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控制虎杖饮片的质量。蔡海霞等[6]以中药材黄芪为研究对象,建立黄芪中4种个主要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的34批黄芪药材及饮片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该法可用于黄芪药材质量评价。另外,朱晶晶等[7]通过建立27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芩苷与后3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所选27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成分含量,两种测定结果比较表明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一测多评法不仅用于单味药中,在成方制剂中同样适用。杨菲等[8]建立银黄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芩苷与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测定的校正因子测定黄芩中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真实值。结果表明,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证明一测多评法可运用于银黄片质量控制。
2.2 生物碱内参物的建立
陈静等[9]在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时,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5中生物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并用外标法测定21批所选药材5中生物碱含量。比较常规的外标法实测含量与一测多评计算的,含量的相对误差,结果均在小于3% ,说明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证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作苦参质量控制。匡艳辉等[10],建立了中药材黄连5个主要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建立小檗碱与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对进行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的含量计算(计算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这 5 种生物碱的含量(实测法),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其含量间的相对误差,结果均小于3%。说明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黄连质量控制。宋亚芳等[11]用11批吴茱萸药材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并用外标法测定这11批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3中成分的实测值,并对这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5%),表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含量测定。尹萌等以关黄柏为研究对象,建立关黄柏中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指标,建立其与药根碱、巴马汀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测得的校正因子测定所选药材中药根碱、巴马汀含量,同时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控制关黄柏药材及饮片的质量。一测多评法对多种中药材中生物碱含量测定,且测定结果与外表法测定值均没显著性差异,表明一测多评法可运用于控制主要成分是生物碱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2.3 皂苷类内参物的建立
一测多评法提出时首先运用于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此后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材中运用更加广泛。王智民等[12]在首次提出“一测多评”应用于药材白木通,建立了皂苷PJ1与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建得的校正因子测定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的含量,同时用外表法测定白木通中皂苷PJ1与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3种成分绝对含量。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验所得
的校正因子可信,该法可用于中药材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黄帅等[13],建立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校正因子,并用所得校正因子测定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含量。并通过t-检验法对一测多评法测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对柴胡药材中3种皂苷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外标法对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实测含量与一测多评法计算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t检验,P>0. 05,实验所得校正因子可信。宋永贵等[14],建立预知子中多种三萜皂苷成分的一测多评质量控制方法。皂苷 PD为内参物对皂苷X、皂苷B、皂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预知子中皂苷X、皂苷B、皂苷A三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药材中该4种成分的量,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采用一测多评法控制预知子的质量可行。张勇等[15],以中药木瓜为研究对象,建立木瓜一测多评方法。其中选择木瓜中活性成分齐墩果酸为内参物,通过考察HLPC和UPLC两种色谱体系建立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熊果酸的量(计算值),并用外标法测定木瓜中熊果酸含量(实测值)。结果两种测量方法,两种测量体系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方法准确、可行。
2.4 其他成分内参物的建立
一测多评法不仅应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还可以用于其他类成分含量测定。杨芳等[16]通过药材川白芷建立川白芷中3种香豆素类成分一测多评法,建立以欧前胡素对照品为内标物与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川白芷中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含量(计算值),结合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这3种香豆素的含量(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20 批药材中3种香豆素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林青等[17]为实现多指标评价穿心莲质量,建立一测多评分析方法,选择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建立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校正因子,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所选39批穿心莲药材和30批消炎利胆片中4种内酯类成分。并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对莲药材而言相对误差小于5%,30批消炎利胆片两者相对误差小于8%,证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穿心莲药材及消炎利胆片的质量控制。贺凤成等[18]以中药材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一测多评法实现对五味子4种木脂素类成分的质量控制。其中选择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所建立校正因子测定13批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3批五味子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付滢舟[19]等通过手性毛细管柱建立速效救心丸中异龙脑、左旋龙脑、右旋龙脑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解决对照品中异龙脑、左旋龙脑和右旋龙脑的相对含量不一致问题。其中选择冰片中主要有效成分右旋龙脑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两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异龙脑、左旋龙脑的含量,同时与现行标准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的测定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所建立的方法能测定以各种冰片投料生产的速效救心丸中的冰片含量。
3 展望
中药材化学成分复杂,具有作用机制不确定性,用现在单一成分高低评价药材质量好坏并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这是影响中药材质量控制主要因素。中药材有效成分复杂,药效成分不明确性是制约中药材走向世界的直接因素。因此,要真正实现中药材的现代化、国际化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测多评法通过以中药材自有成分为内参物,实现中药材中多种成分同时测定,不仅解决中药材测量过程中对照品难得到问题,同时可以节约检验过程中的时间和检测成本,所以一测多评以其独特优势,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一测多评法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方法建立过程工作繁琐,且不能用保留值很的进行好定性。
因为在含量测定过程中,,药材成分保留值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定性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安正南.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2(8):82-83.
[2]王智民,高慧敏,付雪涛,等. “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25-1928.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ⅣD.
[4]李倩,刘伟,罗祖良,等.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IIA、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6):824-828.
[5]范玲,严冬,李爽,等.一测多评法测定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103-107.
[6]蔡海霞,陈君,李萍.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
(20):2712-2716.
[7]朱晶晶,王智伟,张启伟,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芩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29-3234.
[8]杨菲,冯伟红,王智民,等.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2,47(12):985-989.
[9]陈静,王淑美,孟姜,等.一测多评法测定苦参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406-1410.
[10]匡艳辉,朱晶晶,王智民,等.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9,44(5):390-394.
[11]宋亚芳,王智民,朱晶晶,等.一测多评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81-2785.
[12]王智民,高慧敏,付雪涛,等.“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25-1928.
[13]黄帅,马淼,黄倩倩,等.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柴胡药材中3种皂苷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838-840.
[14]宋永贵,张武岗,刘岩庭,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预知子中4种三萜皂苷[J].中草药,2012,43(7):1418-1421.
[15]张 勇,张 玲,谢晓梅,等.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木瓜中2种常见三萜酸[J].中成药,2013,35(4):770-773.
[16]杨芳,万丽,胡一晨,等.一测多评法测定川白芷药材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956-960.
[17]林 青,匡艳辉,黄琳,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穿心莲及其制剂中内酯类成分[J].中草药,2012,43(12):2406-2411.
[18]贺凤成,李守信,赵志全,等.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子中4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J].药学学报,2012,47(7):930-933.
[19]付滢舟,冯有龙,曹玲,等.一测多评法测定速效救心丸中冰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2,32(5):775-778.
本文关键词:一测多评法测定穿心莲及其制剂中内酯类成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