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研究针灸对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皮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6-11 10:17
【摘要】:目的: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障碍相比,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检测技术研究针灸对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皮质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中枢机制。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抑郁障碍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计收集20例患者,随机分组,针灸治疗10例,脱落2例;口服西药来士普治疗10例,脱落2例;数据分析共计纳入16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随访1个月。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并利用HAMD-17量表、BDI-Ⅱ量表分值来评判患者病情的改善,同时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检测仪器采集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任务时的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对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和患者抑郁障碍程度的改善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针灸对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量表、BDI-Ⅱ量表分值均下降。针灸组和西药组在治疗前、第1、2、4、8周、随访期间,两组HAMD-17量表、BDI-Ⅱ量表分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西药治疗,TESS量表评分分值在不同周期均高于针灸组,且两组TESS量表评分分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图片任务判断正确率均提高,不同治疗周期,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情绪图片任务时的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均提高,不同治疗周期,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西药组三类情绪图片组内自身比较,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三类情绪图片对应的前额叶Hb02相对值均有所提高,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悲伤图片对应的前额叶Hb02相对值第1、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兴图片与中性图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n.back任务与安菲莫夫校字表的判断正确率和进行该任务时的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没有一致性的变化,两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MD-17量表分值与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情绪图片任务时的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01;BDMⅡ量表分值与患者进行情绪图片任务时的前额叶血氧饱和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HAMD-17量表分值与BDI-Ⅱ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结论:1、针灸和西药来士普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口服西药相比,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不良反应少。2、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前额叶的血氧饱和水平密切相关。经过针灸和西药治疗,患者对不同的情绪的调控均有所提升;针灸治疗抑郁障碍很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前额叶的血氧饱和水平来改善患者前额叶对情绪中枢的调控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抑郁症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佟;;度洛西汀伍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24期

2 李丹;任路;李默;林卉;孟安琪;;艾灸补肾温阳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J];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12期

3 刘耀中;柳昀哲;林碗君;何振宏;张丹丹;关青;罗跃嘉;;抑郁障碍的核心脑机制—基于fMRI元分析的证据[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12期

4 王萍;姜波;方向明;张惠芳;张凤林;;帕罗西汀联合奎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效性及不良反应综合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年01期

5 王睿;黄树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12期

6 刘勤;;抗抑郁症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8期

7 叶国传;严浩;;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06期

8 方跃坤;李悦伟;董玉山;曹颖;徐丁洁;;论中医郁证理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池名;青雪梅;潘彦舒;许凤全;刘超;张成;徐振华;;120例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变化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08期

10 马卓;陈月;冯婉玉;;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会芳;不同灸温调脂通脉效应及TRPV1介导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欣君;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段冬梅;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秦丽娜;电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姜劲峰;针药结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静怡;老年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户丽;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和脑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邓艳莉;温和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张丹宁;中国汉族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家族史的预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吴丹;张介宾论治郁证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涂静;抑郁症情绪加工对认知控制作用的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吴炫静;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郭增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GFAP、BDNF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9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