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肌劳损(Lumber Muscle Strain)是一种外科常见病患,在教科书中它被描述为:腰肌劳损是腰痛的较为常见的病因,是人体背腰部肌肉和肌肉附着点上的筋膜、甚至深层的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腰肌劳损实际上是人体腰部发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或是由慢性损伤性炎症长期刺激所发生的腰部疼痛性疾病。西方医学的理论中,很多病理变化都可以引发腰肌劳损。脊柱腰椎及周边小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长时间紧张受压造成累积性损伤,持续性的劳累,长时间姿势不良,弯腰负重工作,以致于腰背部长时间过度紧张、疲劳积累,肌肉受累而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生。另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可能是因为腰部肌肉受到急性的意外扭挫伤,未能治疗彻底,局部慢性炎症反复出现,久之则也可发生慢性腰肌劳损。而腰肌劳损所发生的腰部软组织疼痛,不仅与腰部周围的病理变化有关系,还可能与年龄、性别、自身健康、地域、工作性质、劳动姿势、周围气候变化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腰肌劳损纠缠难愈,治疗上没有太多有效措施,关键还是要靠预防。现代医学对于治疗腰肌劳损一般是对症处理,使用较多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都只是对症处理,不能治疗腰肌劳损的病根,而且长时间服用的话可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有成瘾的危险性。此外,西医治疗腰肌劳损的一大手段是物理疗法,如康复锻炼、牵引、中频治疗仪、超声波治疗等。以上所述的西医治疗手段可以在短期缓解疼痛,舒缓腰部肌肉组织,有一定效果,但其远期疗效得不到保证,治标不治本。在祖国中医学中没有“腰肌劳损”病名,纵观中医经典文献,该病应属于“筋伤”、“腰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学对于腰肌劳损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由来已久,有着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究其病因病机,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劳累,导致腰背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滞阻太阳筋脉,以致气血凝滞,经筋不畅,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治疗当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为大法。后溪运动针法,即在针刺后溪穴的同时要求患者活动腰部的一种治疗腰部疾患的特色针法。鉴于以上所述,探讨后溪运动针法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效应,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后溪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进行文献研究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必要的支持。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设立了传统常规针刺手法作为对照,观察了后溪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后病人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程度PPI)、临床体征积分标准、脊柱活动度等量表评分的变化,并经过统计对比后分析后溪运动针法在治疗腰肌劳损上的即时止痛疗效、疗程整体疗效以及远期随访疗效。研究方法:本临床观察方案所有的病例都是通过在香港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铜锣湾中医中心设立招募牌,从而招募所得的腰肌劳损患者。招募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日。在此期间一共招募符合本临床观察试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的腰肌劳损患者60例,随后将按照研究目的在试验开始前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1)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穴位选用:肾俞、委中、膀胱俞、大肠俞、后溪,所有穴位均取双侧。操作方法:采用传统针刺方案治疗。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25mm×50mm的毫针,针刺时患者取俯卧位,取肾俞、委中、膀胱俞、大肠俞、后溪常规针刺,常规75%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试验组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先对后溪穴进行施术,进行精确定位后,以75%的酒精棉球擦试施术部位,以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mm × 50mm)在后溪穴上采用夹持法进针直刺,针尖朝合谷穴方向,深度约为4cm左右(相当于1.2寸),进针后进行轻度的提插捻转手法以催气至,得气后双手同时进行大幅度捻转强刺激手法,捻转幅度大于180度,持续刺激1min,针感要求局部酸胀并扩散至整个手部为宜;在针刺的同时,让病人站起来,边行针,边叫病人做在生理范围内先做前俯后仰及后做左右旋转,最大限度地运动腰部10分钟。运动后,取俯卧位,在肾俞、委中、膀胱俞、大肠俞穴上作常规针刺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同对照组),得气后用法留针30分钟,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后对病人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程度PPI)、临床体征积分标准、脊柱活动度等量表评分进行评价,分别在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即时,疗程结束时及时进行评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评价所有指标,以在整体上评价后溪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综合疗效;在第一次治疗后即时评价简化McGill疼痛问卷中的VAS评分和脊柱活动度,以评价后溪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即时疗效;疗程结束后一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随访,只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以评价后溪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远期疗效。研究结果:治疗前,对于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例的统计学对比,经过卡方检验,x2=0.0770,P=-0.7810.05,由此可知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构成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别,故认为在此项上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比例统计学对比,两组年龄分布经过卡方检验,x2=0.3336,P=0.8460.05,基线一致;病情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临床体征积分标准、脊柱活动度等四大项内容均无明显差别(P0.05),可以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第一次治疗后,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脊柱活动度评分统计比较中,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经过配对t检验后,P0.05,即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治疗有效;而对照组第一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也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治疗同样有效。但是两组评分比较中,试验组VAS评分和脊柱活动度评分相比于对照组,经过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VAS评分改善和脊柱活动度评分改善更明显,即试验组对腰肌劳损疼痛的即时治疗效应和即时改善脊柱活动度方面更明显。整个疗程治疗前后,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价、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统计比较中,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治疗有效;而对照组治疗后平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治疗同样有效。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差(改善)程度、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的评分比较中,试验组ODI评价、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改善相比于对照组,经过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ODI评价、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改善更明显。而在VAS评分、临床体征积分、脊柱活动度的对比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同一组内的治疗前后中,都有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有效;而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疗效比较中,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没有明显差别。远期疗效评价比较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试验组在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的ODI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两个组的所有ODI评分经过统计分析后,F=4.044,P=0.04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试验组的远期疗效更明显,后溪运动针法相比传统针法更能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基于经络理论中后溪主治作用和运动针法的作用机理而提出的后溪运动针法,在治疗腰肌劳损上相对于传统的针刺疗法,可以更好产生即时治疗作用而缓解疼痛症状,即时改善脊柱活动度,在整个疗程结束后改善ODI指数(腰部功能)、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并且能更好地改善远期疗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廉治军;赵敬东;张天文;;头手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缺血性脑梗塞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4期
2 吕晶;王金华;曲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6期
3 杨克祥;特殊体位下运动针法治疗闪腰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03期
4 金英爱;;头手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5 胡晓斌;邓桂元;;滞动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4例[J];光明中医;2013年06期
6 郑成瑶;韩虎;尚雪梅;韩景献;于建春;;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疗扭转痉挛验案1则[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郑成瑶;成海燕;曲由;韩虎;于建春;;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愈急性颈肩综合症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8 王小兰;后顶透刺运动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李建强;汪田;郭俊锋;马瑞;易海连;梁丽珠;赖丽钧;;经筋辨证结合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高保娃;左甲;何佳;;地机穴运动针法配合“靳氏肩三针”治疗肩周炎70例[J];光明中医;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廉治军;;头手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缺血性脑梗塞临床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丹;谢强;;谢强针刺运动针法治疗痛症举隅[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成瑶;成海燕;曲由;于建春;;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愈急性颈肩综合症1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陶波;谢强;;应用谢强针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经验的临床研究及声学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本华;;内关运动针法治疗风湿活动性膝关节痛47例[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里;沈敬];章薇;;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峰;后溪穴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锋;耳针运动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赖丽钧;经筋辩证配合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虹;眼针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塞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50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