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管理中应用的疗效探索

发布时间:2017-03-15 21:58

  本文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管理中应用的疗效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中医文献综述概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认识,对目前中医措施干预慢阻肺稳定期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论述与评价。西医文献综述简述了慢阻肺稳定期综合管理模式,针对国内外慢阻肺稳定期综合管理的形式、内容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评述。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阻肺稳定期综合管理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慢阻肺稳定期纳入诊断标准的病例整群随机分成管理组与对照组。共纳入230例,脱落4例,剔除20例,病例资料完整者200例,其中管理组102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我国慢阻肺诊疗指南予规范的药物治疗。管理组建立慢阻肺患者档案,按照我国慢阻肺诊疗指南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健康教育、辨证用药、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和适时御邪方案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观察指标:分别在管理前和管理12个月后对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价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等级(mMRC)测定、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测定、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检查进行记录。首先对两组组内和组间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然后根据《2011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GOLD指南)中关于慢阻肺的综合病情评估分组方法,分别将管理组与对照组组内分为A组、B组、C组、D组四个组,并对两组相对应的组别进行组内和组间观察指标的比较。最后进一步根据管理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取的不同中医措施,分为中药组、八段锦组和中药合八段锦组,对三组组内和组间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CAT评分:管理后CAT评分低于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与D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B组与D组更佳。2、mMRC得分:管理后mMRC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C组与D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与D组疗效更优。3、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得分:管理后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与D组更明显。4、肺功能FEV1/FVC值:管理后FEV1/FVC值高于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改善较明显。5、肺功能FEVx%预计值:组内与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急性加重次数:经过12个月的管理两组急性加重次数2的构成比的比较,管理组的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管理组不同中医措施(中药组、八段锦组、中药合八段锦组)观察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三组mMRC得分之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三组mMRC得分进行组间差值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药合八段锦组优于八段锦组;八段锦组优于中药组。结论:配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措施的综合管理(简称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能够提高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不适症状,其中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对于提高B组与D组的生活质量、改善C组与D组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B组与D组患者的全身不适症状疗效较好。D组患者在三个观察指标上均有改善。同时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能够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取三种(中药、八段锦、中药合八段锦)不同中医措施的中西医综合管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上存在差异,中药合八段锦组优于其他两组;而中药组与八段锦组进行比较,八段锦组优于中药组。配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措施的综合管理较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好。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综合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词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37
  • 综述一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措施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现状12-26
  • 1 中医治未病理论概况12-15
  • 2 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概况15-16
  • 3 中医措施干预慢阻肺稳定期的现代研究16-22
  • 4 小结22-23
  • 参考文献23-26
  • 综述二 国内外慢阻肺稳定期的综合管理模式26-37
  • 1 慢阻肺稳定期综合管理模式的简介26-27
  • 2 慢阻肺稳定期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形式27-32
  • 3 小结32-34
  • 参考文献34-37
  • 前言37-39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9-61
  • 资料39-41
  • 1 一般资料39
  • 2 诊断标准39-40
  • 3 纳入标准40
  • 4 排除、脱落、剔除标准40-41
  • 方法41-45
  • 1 分组方法41
  • 2 管理方法41-43
  • 3 观察项目和指标43-44
  • 4 质量控制44
  • 5 数据录入44
  • 6 统计方法44-45
  • 结果45-55
  • 1 基线资料均衡比较45
  • 2 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估比较45-47
  • 3 管理前后mMRC得分比较47-48
  • 4 管理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得分比较48-50
  • 5 管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FEV_1/FVC)50-51
  • 6 管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FEV_1%预计值)51-53
  • 7 管理前后急性加重次数的比较53
  • 8 管理组不同中医干预措施比较53-55
  • 小结55-56
  • 讨论56-61
  • 结语61-65
  • 结论61-62
  • 不足与展望62-65
  • 1 对综合管理的评价指标的采集与分析不全面62
  • 2 慢阻肺信息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62
  • 3 缺乏对并症症及基础病的管理62
  • 4 适时御邪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62-63
  • 5 中医干预措施尚需优化63
  • 6 地域差异对观察指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63
  • 7 社区医生、慢阻肺患者和社会成员对慢阻肺的认知度有待提高63
  • 8 管理周期较短63-65
  • 参考文献65-66
  • 附录66-84
  • 致谢84-8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5-86
  • 个人简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霞,曹琳彰,杨淑平;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稳定期综合治疗的初步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5年08期

2 李宗寿;王琼芬;;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100例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 王红Z,

本文编号:251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1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