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电刺激正中神经的方式检测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毫针刺的方式测得腧穴感应,并结合辨象诊断,观察分析四象体质的神经传导特点与敏感经络与腧穴,探讨四象人的中枢传导的特点和经络与腧穴的特异性,而进一步证明针刺感应与体质-经络-内脏之间的相互关联,促进朝医辨象以及其诊疗的发展。方法:实验室内维持室温26摄氏度左右,湿度适中,手机等对实验可能有影响的电机均关闭并保持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实验。①实验对象为319名健康成年志愿延边大学的学生,均无神经系统性疾病及相关病史,其中男性为143名,女性为176名,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为21.36岁)。②实验前,准备四象体质辨象的资料包括志愿实验对象填写的四象体质设问表(个人外貌、性情、生活习惯有关的项目)和在实验室内自然光线下拍照的实验对象头面部和正面、侧面、后面的全身照片(共四张)。③通过填写辨象设问表和实验对象的照片,由多名朝医辨象专家对每一位实验对象进行朝医辨象。④对319名实验对象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检测时,实验对象采取侧卧位,并保持安静,双目轻闭,身体自然放松。各实验对象通过电刺激左右正中神经分别测量其SEP的数据。⑤检测正中神经SEP,记录从刺激开始到各诱发成分之间的传导时间及其波形和波幅等。⑥根据辨象结果,分象整理其神经传导数据,比较分析:各四象人组的中枢传导时间、以及左右侧间的神经传导差异。⑦319名志愿者中随机抽选92名健康者进行毫针针刺实验。其中男性为42名,女性为50名,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为22.06岁)。⑧针刺实验时,实验对象采取正坐位,并保持安静,身体自然放松,选取阳陵泉和足三里两个穴位,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针刺实验,做到取穴准确、手法得当。⑨针刺后观察实验对象的针感反应,其分别记录为局部和传导。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予以分析,主要观察四象人的中枢神经传导特点;四象体质与针刺感应特点的关系,探讨四象各类型的不同脏局所致的内在环境与针刺感应及中枢神经传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SEP检测:①共318名的四象人各组间体重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太阴人体质量重于少阴人。在身高、年龄上,各四象组间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四象组间左右SEP参数比较,太阴人N13波、N20波的各种数据较其他组延长、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太阴人的右体N13波N20波峰间期参数延长于左体,此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实验:①四象人各组间在右侧阳陵泉上太阴人传导感低于少阳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SEP特点:太阴人的右体N13波N20波峰间期较左体延长。(P0.05)2.针刺感应特点:在右侧阳陵泉上太阴人针刺传导感低于少阳人。(P0.01)。3.太阴人由于血浊气涩,欲静不欲动的体质特征,导致其左右中枢神经传导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少阳人由于阳气偏盛,欲动不欲静,导致针刺传导感高于太阴人(P0.01)。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明玉;;试论朝医四象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2 蔡正德,崔凤九;朝医四象医学的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年01期
3 崔松男;朝医四象医学临床诊治与预防保健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年01期
4 朴日;;浅谈朝医四象医学与温热病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6期
5 卢得子,裴永柱;从朝医四象医学论治太阴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6 李霞,许永贵;朝医四象医学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7 金香淑,金松春,赵贤俊;浅谈朝医四象医学中的阴阳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年02期
8 王睿林;朝医四象医学少阴少阳人与祖国医学气虚体质的比较[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朴莲荀;;浅谈朝医用药原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13期
10 金明玉;;试论朝医四象医学的辨象辨证诊断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正子;;朝医对老年人的辨象心理护理[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雪花;;朝医四象医学治疗少阴人淋证的体会[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判声;基于朝医四象医学理论的针刺感应及SEP相关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丁金明;基于朝医四象医学理论的胫神经F波的特点[D];延边大学;2014年
,
本文编号:
2513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1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