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7 14:04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病证,通过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组对比,并观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疗效及体温的改善情况,评价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外感发热患者72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和对照组(常规疗法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将柴胡、青蒿分别研成粉末状,取柴胡3g,青蒿3g,加少量的醋调和成糊状,贴敷于大椎穴,双曲池和双肺腧。贴敷的时间为1次/1天,4~6小时/次,一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贴敷1个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情况而定。贴敷大小为6cm×6cm,厚约2cm,温度为38~40℃。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记录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17±0.20,对照组39.23±0.24,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后,在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患者体温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30min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03±0.14,对照组39.07±0.19,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比较,患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但试验组体温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恶风寒消失率为89%、咽红肿消失率为81%、咳嗽消失率为83%、鼻塞消失率为89%、流涕消失率为86%、喷嚏消失率为83%、咳痰消失率78%;对照组恶风寒消失率为72%、咽红肿消失率为67%、咳嗽消失率为72%、鼻塞消失率为69%、流涕消失率为69%、喷嚏消失率为67%、咳痰消失率64%。经统计分析比较后,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不仅具有退热作用,而且对缓解恶风寒、咽红肿、咳嗽、鼻塞、流涕、喷嚏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体温变化,以及总有效率情况,观察外感发热患者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患者在治疗开始后体温出现下降,在治疗2小时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证明本疗法对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疗效较好;同时通过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人数增加,无效患者人数减少,总有效率增加,从而说明本疗法不仅退热效果显著,而且对调整患者阴阳平衡,驱除致病邪气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真;三阳清解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29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29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