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刘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所用健脾类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影响,为优化处方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所录入的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17.0、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所用健脾类中药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SOD变化的关系。结果:(1)415例患者中,155例美洛昔康组患者,260例中药组患者(有薏苡仁组206例,无薏苡仁组54例);(2)治疗后美洛昔康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3;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薏苡仁组患者UA、免疫指标(C3、C4、IgA、IgM)、炎症指标(ESR、hs-CRP、AGP)均有所降低、氧化指标(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检验分析,治疗后有薏苡仁组患者C3、C4、IgA、IgM、UA、SOD相对于美洛昔康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无薏苡仁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薏苡仁组患者UA、免疫指标(C3、C4、IgA、IgM)、炎症指标(ESR、hs-CRP、AGP)均有所降低、氧化指标(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无薏苡仁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检验分析,治疗后有薏苡仁组患者C3、C4、IgA、IgM、hs-CRP、α1-AGP、SOD相对于无薏苡仁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健脾利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核心处方为:薏苡仁、车前草、泽泻、蒲公英、山慈菇、黄柏、土茯苓、丹参、红花;使用频次排名前五味的健脾利湿药:薏苡仁、车前草、泽泻、茯苓、陈皮;(4)健脾利湿药与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关联分析,薏苡仁与患者的炎症指标(ESR、hs-CRP、AGP)下降、氧化指标(SOD)上升、免疫指标(IgM)下降相关联,车前草与患者的UA下降相关联,茯苓与患者免疫指标(C3、C4、IgA、IgG)下降相关联;健脾利湿药配伍后与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关联分析,发现健脾利湿药、清热解毒药配伍与ESR、CRP、UA下降关联,与活血药配伍与免疫指标(C3、C4、IgA、IgG、IgM)下降及SOD上升关联,与祛风除湿药配伍与α1-AGP下降关联。结论:本院风湿科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从脾论治,形成了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组方原则,对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307001) 2016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财教[2016]1188)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604a0802085) 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财教[2016]518) 2015年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专项(财教[2015]1551)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晓华;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7期
2 房满庭,张安林;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3 张持;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王建祥;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6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莫少庸;辨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年07期
6 包广勤,童经陆;针药加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3例[J];现代康复;2000年09期
7 张连增,陈振伟,许正一;秦蚕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例[J];中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8 兰玛;痛风汤内服配合芦荟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J];四川中医;2001年09期
9 明红;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10 钱志伟,王永渝;针药合治痛风性关节炎3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少锋;;通滞苏润江胶囊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晓玉;;痛风性关节炎病人86例的护理对策[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国伟;林奕芬;陈少如;;消痛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吕忠文;何颖Y,
本文编号:2539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3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