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方药辨证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23:31
【摘要】: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现代治疗主要方药的系统归纳整理,将数据挖掘的现代统计学方法应用其中,分析出相关高频方剂,常用药物,探寻药物配伍、应用规律,进而完备中医药治疗方案,完善中医药证治体系,为PCIV的辨证用方、用药规律的临床研究启发思路。方法:电子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厍(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厍(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对1990年1月-2015年12月涉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搜集整理的文献按研究需求录入Excel表格,根据相关工具书对录入内容规范整理后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描述出本病的常用中药及组合、常用方剂及聚类方,进一步做出PCIV辨证用药的规律总结。结果:PCIV的常用药物包括补虚药:当归、白术、黄芪、党参、白芍、甘草;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牛膝;平肝熄风药:天麻、钩藤、地龙;解表药:葛根;止咳化痰平喘药:半夏;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清热药:赤芍。常用方剂累计频率超过60%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聚类分析出7个聚类方,分别为四物汤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类方,补阳还五汤类方,六味地黄汤类方,天麻钩藤汤类方,温胆汤类方,羚角钩藤汤类方。因子分析出16个公因子(由于内容较多,不再一一罗列)。结论:文献的方药统计得到现代医家治疗的常用药物,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古方剂中半夏白术天麻汤最常使用,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汤较为常用,聚类方中也大致反映这一趋势,公因子中由高频药物所构成的药物组方,或可作为临床论治的基本方。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76例[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2 路文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7期

3 赵海涛;;32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1期

4 杨佳;陈勇;;纳络酮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06期

5 陈玉堂;;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27期

6 李正军;蒋士杰;姚俊;龚家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年23期

7 姜伟;赵晓峰;孟智宏;;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06期

8 苏克江,王桂敏;后循环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3期

9 鞠奕;王桂红;王拥军;;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6年11期

10 王拥军;;澄清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概念 提高诊疗水平[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秋燕;胡兴越;;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维治;;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解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罗翌;;眩晕与后循环缺血[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孟繁华;孙博谦;;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广西;张伯兴;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6 王庆松;向阳;王俊;;后循环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世卿;高清顺;高山;王君;张典;石洪霞;;推拿调任通督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8 张莉莉;李敬诚;谢鹏;王景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蔡峥;王菲;;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素珍;吴子明;陈艾婷;冀飞;刘兴健;杨伟炎;韩东一;;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云涛;专家呼吁对后循环缺血加强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何世桢;耳聋耳鸣查查脑血管[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芳;针刺颅底组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尚艳花;定眩蠲痛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隋瑞峤;调督益脑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张晶晶;椎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艳;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杨晓敏;后循环缺血中的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D];吉林大学;2016年

8 陶晓雪;椎—基底动脉变异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6年

9 李进;眩晕(后循环缺血)痰瘀阻窍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王骐;针刺“颈部三风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542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42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