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王松龄主任医师采用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与学术思想

发布时间:2019-10-02 16:16
【摘要】:研究背景:缺血性中风是脑部血管缺血而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年化趋势,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证型较多,用药种类纷繁,在辨证治疗中有诸多不便。王松龄主任医师在一线临床多年,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经验丰富,总结出较完善的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及用药的理论,并能简便实用地应用于临床。目的:系统整理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临证经验和经典医案,探讨王老师的痰瘀理论,并进一步总结王老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学术思想,揭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了解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跟师侍诊、教学查房,记录和整理经典病案,定期听导师授课、课后收集导师讲稿,以及认真阅读导师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等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整理、分析王松龄主任医师的学术观点,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撰写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学术思想论文。结果:论文分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典型验案、结语四部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王松龄主任医师痰瘀同治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包括痰瘀理论的渊源,分别从痰浊、血瘀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延伸至痰瘀同病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并详细阐述历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第二部分,详尽论述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经验,包括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痰瘀为主引发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索、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用药特点、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病证经验等四部分:1.王松龄主任医师对痰瘀为主引发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索部分包括导师对痰、瘀、痰瘀同病、痰瘀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2.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包括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原则、辨证分型、治疗原则等内容;3.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用药特点,包括自拟方剂、加减药对、药组、特殊药物等4.王松龄主任医师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相关病证经验,包括中风病变证、并病,并分别从中风病不寐、中风病胸痹心痛、中风病鼾眠、中风病消渴分别举例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典型验案,防治缺血性中风经典医案举例:选取王松龄老师在临床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医案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中风防治灵I号方、II号方等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第四部分,结语,对王松龄教授学术观点进行全面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光荣,陈正权,杨霞;缺血性中风63例治疗分析[J];四川中医;2002年03期

2 李国庆,王林静,叶健,武继涛,郑绍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2年04期

3 胡梅芳;辨治缺血性中风48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11期

4 赵卫;浅谈中医药在诊治缺血性中风中的优势[J];吉林中医药;2003年03期

5 戴嫣;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及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6 张觉人,杨庆堂;缺血性中风中医药实验研究述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7 贾满仓,朱薇;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袁威;孙书光;凌云;;68例缺血性中风治护体会[J];国医论坛;2008年03期

10 孙玉清;蹇佳;;自拟安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马维斌;王纪彪;;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进展[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杜元灏;翟娜;;缺血性中风治疗焦点的思考[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4 祝美珍;;“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郭福新;徐瑛;孟炎;孙思明;;从毒论治缺血性中风对黄腻舌苔与颈动肪斑块变化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学忠;尹方;苏凯;马界;;缺血性中风防治的切入点[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康;张苏明;;缺血性中风的证型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冯有丽;李容;邓妍;梁章荣;何明丰;;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时间分析与护理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梁文慧;;偏瘫复原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晓洁;宗寿健;王兴臣;;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郭会军 武继涛 金 杰;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陈光辉;缺血性中风的三级预防[N];江苏经济报;2000年

5 闫志安;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绍华;防治中风显微镜下有高招[N];健康时报;2004年

7 王小衡;出血性 缺血性中风后果预测[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杭兰芳;A型血易患缺血性中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徐玉梅;心血管病人不可忽视早餐[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忽略早餐:心血管病人大忌[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霖;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证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宇文亚;基于虚拟事实因果模型的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3 郑一;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高宗桂;川芎嗪干预大鼠缺血性中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盘子健;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威;高利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祛瘀化痰通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洁丽(KASSYMKYZY ZHANNA);张根明教授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许昱玲;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张邹阳;张明波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猛;中药汤剂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赵丽娜;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李晨晨;健脾益肾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苑志龙;地黄参夏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高磊;李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学术思想总结及清火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曾耀稷;丹芪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45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45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