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对AS发病影响及通心络干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8 10:22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则是AS的始动因素并贯穿全过程;血小板作为血液成分之一,通过活化后释放诸多生物活性物质或膜糖蛋白,介导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到AS免疫、炎症、血栓形成等病理阶段。导师传承《内经》“血脉”理论,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提出“脉络一血管系统病”概念,并提出其核心理论一营卫理论,AS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病即属于脉络病变范畴。基于营气与血管内皮相关性,血液成分与营血相关性,本研究探讨血小板活化对内皮细胞损伤致AS的影响及通络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继而丰富发展脉络学说指导AS防治的科学内涵。目的: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阐释营血病变对脉络一血管系统功能结构影响在AS发病中的作用及通心络干预效应。以“营血”中血小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体动物和离体细胞实验,研究血小板活化CD40L/CD40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同时探讨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对血小板活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7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喂饲高脂饲料,用药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2周。实验结束时留取主动脉标本及血清进行指标检测。围绕血管内皮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内膜病理改变。围绕血小板结构和功能指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血小板胞内Ca2+变化;ELISA法检测血小板分泌血小板因子4(PF4)、可溶性CD62P (sCD62P)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0、2、4、8、12周兔血清可溶性CD40L (sCD40L)表达变化;免疫组化定位检测主动脉CD40L、CD40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CD40L、CD40、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主动脉CD40L、CD40mRNA:表达变化。(2)细胞实验: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集健康人静脉血分离血小板,①制备静息血小板悬液、活化血小板悬液、通心络血小板悬液,分别与内皮细胞共培养。采用动态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血小板聚集、粘附及释放过程,观察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动态变化过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CD40L、CD62P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血小板分泌sCD40L表达变化。②为探讨CD40L/CD40在活化血小板损伤内皮细胞中的作用,采用CD40蝉克隆抗体阻断活化血小板上清液中CD40L与内皮细胞CD40结合,实验分为正常组、ADP阴性对照组,静息血小板组、活化血小板组、通心络组、CD40L配体单克隆抗体组,采用MTS法检测内皮细胞生存活性改变,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③为验证CD40琏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重组可溶性人CD40L (rshCD40L)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rshCD40L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ERK1/2相关信号通路ERK1/2、p-ERK1/2、CyclinD、C-Myc、Cytc、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④为探讨通心络抑制CD40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采用质粒转染技术沉默ERK1/2基因表达,实验分为正常组、siRNA对照组、siRNA组、通心络组、通心络+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ERK1/2相关信号通路p-ERK1/2、CyclinD、C-Myc、Cyt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①高脂喂养建立兔AS模型中血管内膜增厚,血清血脂TC、TG、LDL-C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hs-CRP表达增多,主动脉内皮细胞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通心络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少TNF-α、IL-1β、hs-CRP含量,抑制内膜增生,同时降低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5R0.01)。②AS模型中血小板结构改变,分泌sCD40L、PF4、sCD62P明显增多,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主动脉CD40L、CD40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强。通心络明显改善血小板结构,降低血小板分泌sCD40L、PF4、sCD62P水平,同时降低胞浆内钙离子含量,并可下调CD40L、CD40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P<0.01)。(2)细胞实验:①血小板活化后发生聚集、粘附和释放反应,CD62P、CD40L、sCD40L水平表达增高,降低内皮细胞NO水平、升高ET-1、表达,同时降低内皮细胞生存活性,促进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P0.01)。②血小板CD40L/CD40轴通过抑制ERK1/2活性在活化血小板诱导内皮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加Cytc、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CyclinD、Bcl-2蛋白表达(P0.05,0.01)③通心络抑带CD62P、CD40L、sCD40L表达,同时降低活化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通心络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相关通路抑制活化血小板CD40L/CD40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①通心络对活化血小板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及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能力,下调CD40L/CD40活性有关。②通心络抑常CD40L/CD40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活性、减少Cytc、C-Myc蛋白表达,上调CyclinD蛋白表达有关。
【图文】:

主动脉


各组主动脉CD40L表达情况

内皮细胞,动态过程


逡逑结果逡逑1.内皮细胞调亡动态观察逡逑利用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血小板活化对内皮细胞调亡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示:静息逡逑血小板上清液作用于内皮细胞连续观察1化,内皮细胞细胞核完整,边缘清晰,夷光强度逡逑均一弥散,并可看到细胞分裂增殖(呁色为细胞核)。将经ADP活化处理的血小板上清液逡逑作用于内皮细胞同样连续观察lOh,则见内皮细胞核浓染、固缩和边缘化,细胞核体积变逡逑小,,核碎裂,出现调亡小体。将通必络预处理的血小板上清液作用于内皮细胞观察1化,逡逑与活化血小板组比较,可观察到通屯、络能明显促进细胞核完整,并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图逡逑5-1)逡逑图5-1血小板对内皮细胞调亡及增值动态过程观察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茹,吴宗贵,潘晓明,张路,甄奕;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5期

2 裴桃枝;连建学;;通心络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82例[J];陕西中医;2006年05期

3 杨大为;闫瑞萍;陈景丽;;通心络治疗肺心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6年04期

4 王忠东;郑家善;;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1期

5 张波,王辉,牛建海,宋春林;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12期

6 王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通心络的疗效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4期

7 贾高锁;中医辨证及通心络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8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7期

8 王少萍,高焕民,柳耀泉;通心络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5年16期

9 尹国幸,杨杰;通心络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55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11期

10 石海莉,王子超,孙漾丽;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宗贵;张路;;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陈颖敏;徐瑾;臧敏华;丁泓毅;谢秀兰;徐依敏;王彬尧;沈惠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通心络治疗对血清sCD40L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王雯霞;胡新央;虞敏佳;王建安;;通心络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和迁移能力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高润霖;吴永健;张健;荆志诚;白东峰;王燕武;陈纪林;;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海涛;杨跃进;吴以岭;程宇彤;康晟;赵京林;孟亮;田毅;张燕婉;叶珏;孟宪敏;;通心络预给药2h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内皮结构完整和无再流的保护作用[A];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陈红;杨士伟;任景怡;徐成斌;武蓓;;通心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机理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书文;水瑞英;;通心络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疗效观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夏玉叶;盛雨晨;章兰芳;闵fy;;通心络对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常丽萍;张秋燕;韩建科;魏聪;贾振华;;通心络超微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微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纪祥辉;;通心络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2例疗效观察[A];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叁平;中药通心络获国际认可[N];科技日报;2011年

2 ;以岭通心络开辟心脑血管病防治新途径[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易晓;依靠科技创新打造超微粉通心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陈国东;超微粉技术成就通心络优秀品质[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王志芳 曾荇 曾灿荣 郑华 滕中华 马立勤;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记者 任壮;通心络保护血管内皮作用论文在美杂志发表[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记者 熊昌彪;通心络保护内皮抑制动脉硬化获国际认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通心络胶囊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任壮;通络中药研究成果蜚声海外[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沈兴;中成药“通心络”治冠心病有重大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颖;通心络对大鼠心肌梗死缺血区微血管新生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红利;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对AS发病影响及通心络干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游敏生;通心络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炎性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若楠;通心络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5 崔贺贺;通心络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张子新;通心络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王洪巨;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通心络干预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郭勇英;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正国;通心络对实验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理论探讨和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0 刘美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管壁微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莉莉;通心络改善缺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金李双;通心络调节急性缺氧诱导的肠系膜微血管渗出及其分子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宇;通心络改善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史亦男;通心络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氧化应激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5 王国良;通心络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孙善美;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Meta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霍岩;通心络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郑翠影;通心络改善慢性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及其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董霄;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10 杨贵志;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6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46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