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灵液调节非哺乳期乳腺炎创面免疫反应促进愈合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诊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45期
2 韩国栋;;微创手术治疗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19期
3 夏敏;陶岚;卿梅;欧泉玲;;浅谈新型敷料应用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4期
4 于琦;王钢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9年03期
5 任伟;;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6期
6 尹宁;;微创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7年21期
7 张洪伟;姚宁;刘宇飞;崔潇;王娟;;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09期
8 徐瑞敏;万华;;非哺乳期乳腺炎分期外科治疗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年S1期
9 王新远;;非哺乳期乳腺炎145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年02期
10 秦剑飞;董林森;石珉;丁靖;;超声检查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蓉;李棠华;陈祥;;非哺乳期乳腺炎钼靶X线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冯婷华;康春松;姚浮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韦明珠;赵振华;张雅萍;杨立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诊断[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李征毅;张家庭;李泉水;刘瑾琨;贡雪灏;刘伟宗;;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全国介入超声及肿瘤消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郭荣荣;;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金桂龙;丁之玮;郭玉霞;赵湘湘;蒋阳平;王云忠;;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秋枫;李琼;闫明勤;张世界;王嵩;;非哺乳期乳腺炎与炎性乳癌的MRI鉴别[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8 高珊珊;张建丽;贲志飞;;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开元;杨兵社;王静;左秀娟;汤巧;;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10 栗翠英;胡建群;敬雷;胡_g;邓晶;马雯婷;林红军;;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普外科暨乳腺微创中心 崔智淼 骆成玉;非哺乳期乳腺炎 专家共识怎么说[N];健康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叶芳;年轻女性成乳腺炎“新宠”[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璐;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学及临床治疗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妍;疮灵液调节非哺乳期乳腺炎创面免疫反应促进愈合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唐甜;拔毒生肌散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窦道脓腐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唐琪;全容积ADC直方图法与三点测量法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对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关青青;祛腐生肌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溃后期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潘沁汶;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点及抗结核治疗中期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牟丹丹;消肿散结汤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周飞;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细菌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童林燕;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9 冯欣宇;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曲胜;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8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1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