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点压内关穴观察寸口脉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1:06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点压内关穴,观察寸口脉的变化。从“经脉-脏腑”的研究角度,探讨刺激内关穴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调控作用,为临床内关穴治疗心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内关穴组、外关穴组,每组85人。采用弹簧压力棒分别施以0g、150g、200g、250g四种不同的压力点压于内关或外关穴各3min,同时采用中医脉诊仪检测0g、150g、200g、250g压力状态下的即刻脉图,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内关组在不同点压压力下,寸口脉图的参数比较:1.1压力0g组、150g组与压力200g组、250g组比较,H1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0g组与压力200g组和250g组比较,H3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压力150g组与压力200g组、250g组比较,H3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压力0g组与150g组比较,H1值、H3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200g组与250g组比较,H1值、H3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1.2四组不同点压压力之间的H3/H1值、PR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1.3压力200g组与250g组的△PR值明显高于压力150g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压力200g组与压力250g组的△P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内关组与外关组在相同点压压力下寸口脉图参数比较:2.1与外关组相同压力组比较,内关组点压压力0g组与150g组获得的H1值、H3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200g组获得的H1值、H3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250g组获得的H1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3值无明显差异(P0.05)。2.2与外关组各压力组比较,内关组在相同压力组获得的H3/H1值、P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与外关组相同压力组比较,内关组压力150g组获得的△P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200g组与250g组获得的△PR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不同压力状态下,内关组与外关组的脉位、脉力、脉势、脉名变化趋势:3.1与外关组的脉位变化趋势比较,内关组的脉位随着点压压力的增大,浮位脉逐步增加,中位脉逐步减少,呈“剪刀式”改变。3.2与外关组脉力、脉势变化趋势比较,内关组的脉力、脉势随着点压压力的增大,无力脉逐步减少,中力脉逐步增加,低平虚脉势逐步转变为正常脉势。3.3不同压力状态下,对内关组与外关组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脉名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1.点压压力在200g与250g之间,是激发内关穴“得气”的有效刺激量2.内关穴具有增强心脏射血功能和动脉顺应性,加快脉搏反射波传导速度,增强脉率变异性改变的作用及良性调节脉位、脉力、脉势的作用。
【图文】:

多功能,弹簧,脉象仪,中医


多功能弹簧探穴笔

中医,脉象仪,智能,环境控制


ZM-300型中医智能脉象仪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久亮;;左右寸口脉阴阳属性的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02期

2 严惠芳;马居里;;谈“寸口脉分候脏腑”的临床价值[J];陕西中医;1988年10期

3 李学良;李正安;;“寸口分候脏腑”新探[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邢玉瑞;牛溪苑;;寸口脉脏腑配位推演方法研究[J];中医杂志;2013年12期

5 刘文娜,赵晖,刘艳,王玉来;60例正常成人寸口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指标的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任亚娟;肖沪生;徐芳;刘萍;马菲菲;银浩强;高东雯;;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02期

7 罗化云;;寸口脉求真[J];陕西中医;2009年06期

8 黄月莲;;诊寸口脉判断十四经脉虚实法[J];针灸临床杂志;2013年08期

9 罗愚;张广中;;四逆散证的寸口脉指针观察及相关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王孟林;;寸口脉诊疗及第二掌骨侧诊疗与蜜蜂医疗[J];蜜蜂杂志;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瞿岳云;;寸口脉分候脏腑别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文娜;赵晖;刘艳;王玉来;;寸口脉超声位置的初步观察[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心机;;“紧脉如转索”考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4 郭朝印;;应用古典腧穴理论施行微型外科手术的体会——也论中医药现代化[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寿小云;;中华脉学诊病原理及临床应用[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从晓昀;;心悸的中医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翟双庆;何谓气口独为五脏主[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寿小云;脉诊钩玄[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北京中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 王应麟;怎样带孩子看中医[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4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 雷鸣;三脉同诊救危症[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谭克陶;初学把脉[N];大众卫生报;2000年

6 李心机 山东中医药大学;脉双弦、脉偏弦 索隐[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7 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新解[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点压内关穴观察寸口脉的变化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潘迪;寸口脉六部脏腑分候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3 陈振华;《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演变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文娜;八维脉象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王璇;《黄帝内经》经络辨证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6 李羚;基于寸口脉诊经络脏腑辨证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王超;基于仲景脉法的趺阳脉多普勒血流图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陈倩琪;针刺配合中药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曹青山;89例健康大学生寸口、趺阳脉脉图时域、频域特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张建梅;张沛霖主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62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