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13 01:53
【摘要】: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对针刺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比较围刺法与体针法治疗前、后的外阴局部变化情况以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探讨围刺法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更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一门诊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围刺法”组33例,“体针法”组33例。“围刺法”组选取阿是穴(外阴痒、痛最为明显敏感的部位,或色素脱失点,或皮损区作为阿是穴)进行针刺,在阿是穴处针刺一针,再围绕其病变组织周围,使针尖成15°向病灶中心围刺,针数视病变范围大小而定,行平补平泻法;“体针法”组主穴选取蠡沟、中极、曲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法,配穴根据患者的症状,随症加减。两组患者均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经期停止治疗,21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外阴局部症状、体征以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阴痒、阴痛、皮肤色素脱失、皮肤病损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围刺法”组有3例患者脱落,“体针法”组有4例患者脱落。治疗结束后,“围刺法”组痊愈4人,显效19人,有效7人,无效0人,总有效率100%;“体针法”组痊愈1人,显效7人,有效17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86%。治愈率“围刺法”组高于“体针法”组。在治疗结束后阴痒、阴痛、皮肤色素脱失、皮肤病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结论:1.在临床研究中显示,针刺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效果显著,对于阴痒、阴痛、皮肤色素脱失以及皮肤病损的改善情况,围刺法的疗效优于体针法;对于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体针法的疗效优于围刺法。2.本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且远期效果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云飞;钟丽君;王霞;唐利;夏雪;李宗恒;;PCNA、CDK4及p16~(INK4a)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4年31期

2 武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2例[J];河南中医;2014年10期

3 邱玉荣;;局部外用三合激素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21期

4 李廷慧;顾瑛;邱海霞;黄乃艳;;光敏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5 尹格平;武爱芳;梁静;支圆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及生存素表达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年05期

6 何静岩;;针灸围刺法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年07期

7 周静;肖松舒;邓新粮;崔超美;;HPV16型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8 姚瑾;武昕;;曲安奈德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100例疗效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9 孔利芬;王书琴;卓毅;;卓毅治疗外阴疾病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4期

10 张小改;刘琼;;针刺配合蒙药外洗治疗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倩;白斑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8年

2 黄彦肖;蛇床子散加减方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田广强;针刺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文献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夏雪;Bcl-w和Beclin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D];泸州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625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5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