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葛泽定眩汤治疗痰瘀滞络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4-20 22:22
【摘要】:目的:1.通过临床研究,明确葛泽定眩汤治疗痰瘀滞络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颈部注射硬化剂法能够成功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葛泽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1.按照本研究的纳入、排除、剔除标准,对于符合要求的门诊患者给予葛泽定眩汤口服治疗。通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头晕问卷调查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颈部椎动脉彩超检查及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观察指标及疗效指标的评价。2.通过颈部注射硬化剂法,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造模周期及剂量,对大鼠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造模。通过一般形态学、影像学、血液学、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加以评判造模的成功与否,并从中挑选出最优的大鼠造模方案。结果:1.在痰瘀滞络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葛泽定眩汤治疗前、后,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头晕问卷调查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三者分值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2.通过颈部注射硬化剂法,按照既定的周期及剂量,经一般形态学、颈椎影像学检查、椎动脉彩超检查、血液学检测以及颅脑与椎动脉病理检测等多方面进行评判,能够成功建立大鼠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结论:1.葛泽定眩汤治疗痰瘀滞络证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头晕、颈痛等不适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经济适用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2.利用颈部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法,能够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且该模型操作简单,造模周期短,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实验动物研究。
【图文】:

含量标准,血管阻力指数


表2-8椎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组逦N逦造模前RI逦造模后RI逦RI差模邋A邋组逦8逦0.61邋±0.09逦0.91±0.14*逦0.30±0.1模邋B邋组逦6逦0.50±0.05逦1.12±0.33*逦0.62±0.30模邋C邋组逦5逦0.51邋±0.05逦1.33±0.38*a逦0.82±0.39照组逦9逦0.55土0.07逦0.82±0.22*bc逦0.28±0.19F邋值逦2.852逦4.772逦6.930逡逑尸值逦0.058逦0.010逦<0.01逡逑1、NO邋检测逡逑照Endothelin邋1邋ELISA邋Kit试剂盒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试验盒(比色法)说明分别绘制实验标准品曲线。(具体见图2-2、2-3)逡逑ET-1含董标准曲线逡逑

对照组,椎动脉,组织细胞


逦0.012逡逑5.6脑组织及椎动脉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测逡逑椎动脉组织病理学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见图2-4至图2-15:对照组及造模A逡逑组椎动脉管腔圆滑,未见明显狭窄,血管内膜正常,,组织细胞排列整齐,染色正常。造模逡逑B组及造模C组椎动脉管腔均不同程度狭窄,其中造模C组狭窄最为明显,血管内膜增生,逡逑组织细胞排列紊乱。逡逑图2-4对照组*100逦图2-5对照组*400逡逑1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锐忠;;中药手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疗效观察[J];汕头科技;2002年02期

2 李洋;刘汝专;万能文;龚平;钟飞;黄政治;;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近况[J];大众科技;2018年12期

3 王忠文;李焕婷;;颈椎病Ⅱ号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95期

4 胡国昌;安玉芳;;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8年06期

5 苗同贺;陶伟;白红新;杨作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9年03期

6 陈丽敏;张奕奕;张梦娇;孙鹏飞;王磊;;远近灸刺治疗气血不足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年05期

7 梁冰;;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13期

8 陈超云;林超;陈斌;谭婕;郭林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年06期

9 胡龙;刘涛;李伟东;;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8年09期

10 李本生;;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与实验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6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冬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A];第二届医师进修峰会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2 刘雪君;王海东;;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3 王琳;刘方铭;王寿兰;刘维菊;吴文庆;崔晓鲁;;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方铭;;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新方案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中医防治疼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章家福;胡蔚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6 李建民;;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7 钱加华;;针刀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霆;施杞;;椎动脉型颈椎病当从脉痹论治试论施杞教授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孙树椿;张军;齐越峰;张清;张淳;赵国东;;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10 高立宽;;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8例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椎动脉型颈椎病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佘嘉奕;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河北省中医院研究证实:标本兼治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骨伤科疾病专辑(12)[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消化系统疾病(结肠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王海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药膳[N];健康时报;2007年

8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可治[N];健康报;2005年

9 冯大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及治疗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张中桥;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短时记忆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良达;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王宇晨;程氏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陈孟成;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王少松;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其与血清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胡延华;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陈泽涛;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姜劲挺;宋贵杰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刘斌;颈部血管与颈椎相关疾病的关联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林生;参芪五苓散加减治疗痰湿阻滞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沈冬恒;从肝论治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陆卫;针刀结合健身功法八段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张翔;葛泽定眩汤治疗痰瘀滞络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秦妍萍;从后溪通督脉理论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李慧;针刺配合手指点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陈诚;针刀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供血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单文亚;颈眩宁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交阻)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汪兵;颈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阻经脉型)的临床疗效评价[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常莉波;自拟方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5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35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