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帕金森伴发抑郁的临床及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12:28
【摘要】:目的:以临床常见的帕金森伴发抑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病例对照临床研究,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haihu-jia-Longgu-Muli-Decoction,CLMD)治疗PDD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指标;并探讨PDD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的关系,从生物代谢的角度阐明PDD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机制,补充和完善PDD的诊断及评价标准,探索有效治疗PDD的中药方剂。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CLMD+PHT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普拉克索片+多巴丝肼片)和PHT组(普拉克索片+多巴丝肼片),采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等量表观察两种方法治疗6w、12w后对PDD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2.代谢组学研究:收集50例患者治疗前的尿液样本作为PDD组,同时收集25例55-85岁健康人的尿液样本为空白对照组,用以从生物代谢的角度寻找PDD的代谢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机制;收集CLMD+PHT组与PHT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w后的尿液样本,分别分为C0组、C12组、P0组和P12组,用于研究CLMD的治疗作用。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所有样本的尿代谢物变化,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差异性代谢产物,解析二者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机理,进行数据分析,探讨CLMD治疗PDD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PDD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构成、HY(HoehnYahr)分级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CLMD+PHT组年龄、性别、HY分级、抑郁等级与PHT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符合医学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后续试验。(2)中医证候评分:CLMD+PHT组和PHT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在6w、12w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在治疗6w后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仍不明显(P0.05);在两组患者坚持治疗12w后中医证候评分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PHT组(P0.05)。(3)UPDR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CLMD+PHT组和PHT组患者的UPDRS评分在6w、12w治疗后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帕金森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6w、12w后UPDRS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LMD+PHT组患者治疗12w后UPDRS有效率较PHT组更高(P0.05),提示CLMD+PHT组长期治疗的疗效优于PHT组。(4)HAMD量表评分:CLMD+PHT组和PHT组患者的HAMD评分在6w、12w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抑郁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有效率在治疗6w后差异不明显(P0.05);在两组患者坚持治疗12w后HAMD评分及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CLMD+PHT组患者完成12w的治疗后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且治疗效果优于PHT组。(5)BDI量表评分:CLMD+PHT组和PHT组患者的BDI评分在6w、12w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觉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6w、12w后BDI评分及治疗的有效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CLMD+PHT组对患者自觉抑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PHT组。2.代谢组学研究:(1)空白对照组与PDD组间找到了7种生物代谢标志物,分别是肌酐、柠檬酸、丙酮酸、牛磺酸、甘氨酸、二甲胺及氧化三甲胺。其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DD组患者尿液样本中牛磺酸、肌酐含量降低,柠檬酸、丙酮酸、甘氨酸、二甲胺及氧化三甲胺含量升高。(2)两组治疗方法治疗12w后,各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P12组对柠檬酸、肌酐、丙酮酸、牛磺酸等4种代谢物含量的回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12组对7种差异代谢物的回调效果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与P12组相比较,P12组对肌酐、牛磺酸、二甲胺、氧化三甲胺的回调效果更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DD患者尿液中主要包括肌酐、牛磺酸、柠檬酸、二甲胺、甘氨酸、丙酮酸、氧化三甲胺等7种生物代谢标志物,PDD的发病应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脂质代谢的异常有关。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加强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对PDD多种生物代谢标志物的回调作用,有效缓解PDD患者的抑郁症状。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PDD可能的治疗机制在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方面。4.PDD患者尿液中主要包括肌酐、牛磺酸、柠檬酸、二甲胺、甘氨酸、丙酮酸、氧化三甲胺等7种生物代谢标志物,PDD的发病应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脂质代谢的异常有关。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加强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对PDD多种生物代谢标志物的回调作用,有效缓解PDD患者的抑郁症状。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PDD可能的治疗机制在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方面。
【图文】:

尿液,图谱,肌酸,二甲胺


图 1 空白对照组和 PDD 组尿液 1H-NMR 图谱注:1.乙酸[1.92(s)];2.丙氨酸[1.48(d,J=7.2Hz)];3.苯甲酸[7.55(t,J=7.8Hz),7.84(d,J=7.8Hz)];4.甜菜碱[3.27(s)];5.柠檬酸[2.61(dd,J=90Hz)];6.肌酐[3.04(s),4.06(s)];7.肌酸[3.05(s)];8.二甲胺[2.74(s)];9.乙基丙二酸[3.04(t,J=7.2Hz),1.73(m)];10.甲酸[8.46(s)];11.甘氨酸[3.57(s)];12.鸟嘌呤

检验图,原始模型,甲基丙二酸,氧化三甲胺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7.68(s)];13.胍基乙酸[3.80(s)];14.马尿酸[7.56(d,J=7.8Hz),7.64(t,J=7.8Hz),7.84(d,J=7.8Hz)];15.3-羟基异戊酸[1.26(s)];16.甲基丙二酸[1.23(d,J=7.2Hz)];17.草酰乙酸[2.35(s)];18.丙酮酸[237(s)];19.牛磺酸[3.27(t,J=6.6Hz)3.42(t,J=6.0Hz)];20.氧化三甲胺[3.27(s)];21.尿素[5.80(s)]3.2 多元统计分析3.2.1 PDD 模型验证对空白对照组和 PDD 组进行 Permutation 检验以验证 PDD 模型,右端为原始模型,左端为 200 次置换检验,如图所示,,左端的 R2 和 Q2 均小于右端,表明所有随机排列的 Y 变量的预测能力均小于原始模型,即模型有效,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荣;胡万华;;中西医结合对不同证型帕金森并抑郁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28期

2 潘琪;徐如祥;张旺明;;丘脑底核高频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年04期

3 曹龙飞;李功迎;;电休克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董兴鲁;文玉敏;曲淼;;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5年01期

5 马丹丹;郑春叶;雒晓东;;柴甘解忧汤对帕金森病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23期

6 姜可;;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22期

7 杨培;李雪春;田晶辰;林龙飞;付京;张慧;倪健;;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年10期

8 周传义;路以荣;王帆;;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7期

9 潘宜新;孙伯民;;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应用[J];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10 彭国茳;史碧云;田俊生;高杉;秦雪梅;;京尼平抗抑郁作用的~1H NMR代谢组学机制研究[J];药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丹;;深部脑刺激对抑郁症有长期疗效[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裂解通路和突触可塑性在大鼠抑郁发病和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靳昭辉;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分型诊断量表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晓丽;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的双相抑郁患者代谢生物标志物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庆盟;温阳解郁法对肾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涂燕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气郁结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杨立悦;定颤安神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彭国茳;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逍遥散抗抑郁临床疗效分析[D];山西大学;2015年

6 赵志勇;抗震止痉胶囊治疗肝气郁结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周婵娟;伴自杀的抑郁症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4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74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