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益气温阳中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耐受性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21:10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心力衰竭指南均高级别推荐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基石的治疗模式,然而,在临床实际诊治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低使用率及靶剂量不达标等因素均降低了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的临床获益。本次研究将通过回顾性整理分析2017年江苏省中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同时是否联用益气温阳中药汤剂的情况,评估心力衰竭患者标准化治疗现状,试图证明益气温阳中药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的促进作用。此外,进行前瞻性研究设计,拟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同时联合益气温阳方,观察其是否可提高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耐受性,并客观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促进心力衰竭患者从标准化治疗中进一步获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以及前瞻性研究:1.回顾性研究制定信息采集表整理并摘录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江苏省中医院327例心衰住院患者的住院资料,初步了解本院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现状,并根据是否服用益气温阳中药进行分组数据分析,分为对照组和治疗(服用益气温阳中药)组,对照组152例,治疗组17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病、纽约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率、血压心率等,比较两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差异。2.前瞻性研究本次临床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源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脏科辨证属于“心气(阳)亏虚,瘀水互阻”证,符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患者,纳入34例,脱落2例,最终对32例进行分析,对照组17例,治疗组15例。遵循指南,两组均予西医标准化治疗,结合患者个体病情,定期加量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方,治疗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后3月、6月)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为统一各类药物剂量,采用药物目前使用剂量占最大目标剂量的百分比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超参数、血压心率等,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回顾性研究(1)一般资料分析:①性别:327例心衰患者中男性197例,女性130例。对照组男性87例,女性65例;治疗组男性110例,女性65例。两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②年龄:327例心衰患者年龄范围为28-97岁,其中60-89岁年龄段人数占比最多。两组在年龄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③基础病及合并病分析: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发病率位于前三位,分别为62.9%、61.8%、41%。两组患者基础病及合并病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病程分布:两组病程分层上无显著差异(P0.05);⑤纽约心功能分级:其中NYHA Ⅱ级23例(7.0%),Ⅲ级21 1例(64.5%),Ⅳ级为Ⅳ级93例(28.4%),Ⅲ级人数最多。纽约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⑥住院天数:两组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2)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情况:①β受体阻滞:排除房颤、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后进行分析,共纳入176例患者,对照组80例,治疗组96例;入院时两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治疗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出院时对照组使用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有上升趋势,但较入院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入院时两组使用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均有下降趋势,但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降幅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醛固酮拮抗剂:入院时与出院时两组螺内酯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使用率较入院时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④标准抗心衰药物联用情况分析示:排除房颤、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后进行分析,共纳入176例患者,对照组80例,治疗组96例;入院时两组联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联用率均呈下降趋势,较入院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组间比较,入院时与出院时两组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入院后经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使用,两组血压、心率较入院时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前瞻性研究(1)两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情况: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剂量(ACEI/ARB/ARNI)比较:两组治疗前初始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剂量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治疗3月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组间比较:治疗3月后两组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月后两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②β受体阻滞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初始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剂量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治疗3月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组间比较:治疗3月后两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两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剂量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两组纽约心功能分级疗效对比: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治疗前两组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两组LVEF呈上升趋势,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治疗前两组LVI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IDd均较治疗前呈减小趋势,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减小幅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分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组1例出现肌酐轻度增高(20%),动态观察未见明显升高,患者无特殊不适。对照组有2例偶测血压低于90/60mmHg,自觉症状不显。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结论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用益气温阳中药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耐受性,有助于药物剂量遵循指南定期加量,促进心衰患者从标准化治疗中进一步临床获益,同时对改善中医证候、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鹏飞;;益气温阳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1期

2 胡瑶;严道南;;益气温阳方联合舌下脱敏法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结膜炎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12期

3 何镇文;;益气温阳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12期

4 任凤梧;马迪;;益气温阳法治疗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举偶[J];黑龙江中医药;2016年06期

5 赵海洲;;益气温阳法对慢性心衰康复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年12期

6 杨伦;朱颖;张宁苏;;益气温阳散结法治疗直结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年06期

7 全日城;张姗姗;杨晓红;许勇刚;胡晓梅;刘锋;麻柔;;益气温阳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10期

8 双文武;;益气温阳疏肝汤结合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2例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10期

9 彭银花;;益气温阳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光明中医;2014年02期

10 钟渠;周贤刚;郑桃晓;罗洪顺;;益气温阳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小年;;益气温阳治腹胀[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潘亮亮;王兰英;;益气温阳法治疗癌症[A];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忻耀杰;李春芳;张_";蒋梦穗;;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杨祁;朱春辉;安静娟;;益气温阳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薛汉荣;余建玮;;浅谈卫气与防御素的关系及干预措施[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刘永明;蒋梅先;;益气温阳中药干预对压力负荷超载诱导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7 翁燕娜;韩云;赖芳;;益气温阳法对COPD呼衰机械通气撤机的理论探讨[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群;严道南;;益气温阳法治疗小儿鼾症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吴俣;刘良丽;;益气温阳法联合胃肠外营养支持对AE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全日城;张姗姗;杨晓红;许勇刚;胡晓梅;刘锋;麻柔;;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T/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饶术成;老人入夏话“养阳”[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作用持久[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荔;益气温阳治产后肢冷[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李波;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杨智明 陈宇光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益气温阳、水火兼补治胸痹、消渴[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6 吴一福;益气温阳活血剂治疗过敏性鼻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江苏省中医院 方祝元 蒋卫民 整理;唐蜀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心衰[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8 袁长津;益气温阳 活血利水治疗风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李成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武维屏 任传云 梁文华;中药可改善激素撤减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晶晶;益气温阳方对TAC压力超负荷诱导心力衰竭的干预作用和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逄冰;益气温阳通络法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3 李光善;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杨庆有;益气温阳活血方干预心梗后心衰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吴继勇;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子健(Leung Tze Kin);益气温阳中药方治疗荷MCF-7乳腺癌小鼠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史军;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Foxp3~+Treg-免疫耐受途径的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晋献春;戴裕光学术思想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左加成;降糖消渴颗粒及益气温阳组分对肥胖小鼠C57BL/6J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毕小丽;益气温阳通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对Cys C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青;益气温阳中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耐受性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先国峰;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翁超尘;内外合治、益气温阳治疗小儿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包艳;益气温阳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鼻粘膜组织中NF-κBp50表达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徐丽丽;益气温阳化瘀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付星;益气温阳方治疗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陆程洁;益气温阳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张波;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谢松桃;益气温阳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孙桥熔;益气温阳方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6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76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