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青年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1:05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青年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于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影响,初步讨论其对于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机理,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的进一步实验研究、临床运用及市场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1临床观察 本课题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皮肤科门诊的特应性皮炎病人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外用,对照组予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给药2w。分别于用药前、用药1w、用药2w后评价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评分)、瘙痒程度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4w随访患者,统计复发率。2实验研究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6只)和模型组(34只),各组小鼠背部2cm×2cm脱毛,模型组在背部脱毛区域使用0.5%DNFB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建立,空白组小鼠正常饲养,4w后随机选取模型组小鼠4只,观察其皮损组织病理表现,提示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中、低剂量组,使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后观察小鼠背部皮损改变、病理学表现、外周血清中IL-6、IL-22水平的变化,讨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于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机制。结果 1临床观察1.1两组瘙痒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用药1w相对比,用药2w后各组患者同组自身比较瘙痒症状明显缓解(P0.05),但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EASI评分及各皮损评分对比 治疗1w后,各组患者同组自身比较皮损面积减小,但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w后较前相比,皮损面积明显减小(P0.05);相较于治疗前,用药1w、2w后,两组患者同组自身比较红斑、丘疹/水肿(硬肿)、鳞屑(表皮剥脱)、苔藓化等皮损均显著好转(P0.05),EASI评分也明显减小(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各项皮损评分、EAS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1.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2w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病例未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红斑、毳毛增多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2例出现红斑表现,1例出现色素沉着,1例出现毳毛增多的表现。1.5复发率对比 治疗2w后对两组患者进行4w随访,期间无失访患者。记录到对照组7人复发,复发率为21.9%;治疗组复发2人,复发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2.1小鼠皮损表现 激发过程中,模型组小鼠背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渗出、脱屑、结痂、皮肤增厚等表现,符合AD皮损。治疗2w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缓解较明显。2.2病理组织学表现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组织病理学提示表皮细胞间、细胞内水肿,角质层、棘层变厚,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表明成功建立AD小鼠模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剂量组仍有轻度棘层、角质层增厚,而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基本恢复正常,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3 IL-6、IL-22水平测定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6、IL-2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外周血清中IL-6、IL-2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相比,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高剂量组IL-6、IL-22含量与其相当(P0.05);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高剂量组之间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特应性皮炎瘙痒、红斑、丘疹/水肿(硬肿)、鳞屑(表皮剥脱)、苔藓化等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二者总体效果相当。相较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而言,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不良反应更少、复发率更低。2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够降低小鼠外周血液中IL-6、IL-22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小鼠皮损。
【图文】:

变现,小鼠,背部,成人期


小鼠背部皮损变现

凝胶,变现,低剂量,组图


病理学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懿;;中医刮痧治疗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年19期

2 周君;;皮敏消胶囊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9年06期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姚志荣教授团队领衔建立首个中国婴儿及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11期

4 张琦;禹卉千;李振鲁;;接触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07期

5 ;盐或为特应性皮炎诱发因素之一[J];上海医药;2019年14期

6 林欢儿;李孜怡;彭静;涂绍忠;;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1期

7 陈敏;;特应性皮炎的治疗[J];江苏卫生保健;2019年11期

8 罗鸯鸯;刘小英;刘玉凤;;臭氧水疗仪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年22期

9 李敏琪;邓列华;胡羽添;李霆峰;陈兆威;郑嘉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年11期

10 孙宏勇;甄莉;;特应性皮炎诊疗研究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A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上上;李巍;;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表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成立大会、中西医结合诊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提高班资料汇编[C];2019年

2 邓思思;宋志强;;对一例成人特应性皮炎误诊的思考[A];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9年

3 姚煦;;特应性皮炎治疗新进展[A];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9年

4 李邻峰;;特应性皮炎诊治经验[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5 唐苏为;谢韶琼;;迟发型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涂彩霞;杨雨岭;许璐;;特应性皮炎的评价及治疗进展[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7 张蕴颖;许璐;刘春宜;涂彩霞;;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表面分子标记的检测[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8 薛璐;王惠平;;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9 李承新;;“里应外合”——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10 陈宏;;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天鹅;特应性皮炎治疗格局有望改变[N];健康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于娟;干燥瘙痒,,得了特应性皮炎怎么办?[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董兰;2017版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7年

4 董兰;成人型特应性皮炎与空气污染关系的全民健康数据调查[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7年

5 许关煜;特应性皮炎治疗药酝酿爆发[N];医药经济报;2017年

6 南昌大学二附院主任医师 刘志刚;特应性皮炎如何科学护理[N];家庭医生报;2016年

7 记者 田雅婷 通讯员 钟艳宇;诊断特应性皮炎有了“中国标准”[N];光明日报;2016年

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赵作涛;特应性皮炎 应重视过敏“起点”[N];健康报;2015年

9 哈医大一院皮肤科 郑淑云 (副主任医师) 通讯员 张新浩;家庭防治特应性皮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出诊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项蕾红;特应性皮炎总反复 须分期用药[N];健康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玉;JAK1/JAK2抑制剂Momelotinib软膏的制备及其对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2 向娟;VD辅助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吴卿;特应性皮炎的外用中药的筛选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温禾;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卵清蛋白纳米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及特应性皮炎皮肤、口腔、肠道菌群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5 王海燕;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培土清心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王晓钰;基于miR-155-5p对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控探讨升麻素抗特应性皮炎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孟威威;MiR-146a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和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王颖;高迁移率蛋白-1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9 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刘文静;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CC亚族趋化因子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蓓蕾;Langerin在特应性皮炎经皮致敏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刘云;养血润燥法联合药浴治疗成人期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观察[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张璐;特应性皮炎患者Th17细胞、IL-17表达水平的meta分析[D];青岛大学;2019年

4 蘧雅璇;抑制温度敏感钙通透TRPV3通道减轻特应性皮炎的确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5 肖静秋;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青年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陈娜;microRNA-203a-5P对IL-6、TNF-α及IL-1β在AD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赵漂萍;艾洛松独用和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对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未凡;CRTH2受体在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和意义[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俊霞;薏苡仁提取物对BALB/c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的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10 石艳丽;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25及IL-3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0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10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