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6-21 07:33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以往多称为“更年期综合征(MPS)”。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停用这一病名,改用“围绝经期综合征”。然而我国民众早已习惯“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因此“更年期综合征”一直沿用至今。卵巢是人体第一个完全衰老、丧失全部功能的器官。研究显示,人类寿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增长,同时妇女在绝经以后,生命还将延续30年左右。在此期间,由于雌激素的严重不足,导致一系列症候群的发生。为了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寻找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好的疗法治疗本病十分必要。补肾和营汤是导师王加维教授总结数十余年临床经验而成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专方,将补肾与调和营卫有机结合起来,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潮热盗汗、面部潮红等方面效果明显,且与激素替代疗法相比,适用范围广,禁忌症少,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研究目的:观察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探讨其研究背景、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研究,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观察和新思路,提供临床推广应用的依据。研究方法:本观察设置西药芬吗通对照组,采用随机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专家门诊招募、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围绝经期综分为35例补肾和营汤治疗组和32例芬吗通对照组,治疗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单项中医症状总有效率、kupperman评分,使用统计软件SPSS25.0数据分析处理,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对内分泌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程长短、Kupperman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心电图、乳腺彩超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单项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月经紊乱、面色潮红、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组补肾和营汤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盗汗、面色潮红症状,且由于对照组激素补充治疗方案。(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FSH、LH数值较前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单纯运用激素补充治疗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西医kupperman积分、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均优于芬吗通组,同时能明显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E2水平,改善面色潮红、潮热盗汗等症状,延缓卵巢衰退,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且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确切,为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可供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1.1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静;杜小利;李娜;邓玉娥;张艳春;苏莉;王雪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J];现代中医药;2019年02期

2 王建萍;;替勃龙结合黛力新治疗严重围绝经期综合征9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5期

3 陈英群;;围绝经期综合征从肝脾论治[J];益寿宝典;2017年06期

4 刘婧;;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养生;2017年16期

5 宋彦茹;卢叶青;路静;任胜巧;杨晓明;张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47例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4期

6 李雪梅;;替勃龙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2期

7 蔡秀清;;藏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年12期

8 陶维;;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李豪英;;围绝经期综合征临证掇要[J];光明中医;2006年06期

10 孙瑞华,王艳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敬;李华波;赵威;;乌鸡白凤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陈颖异;;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的综合认识与诊疗[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3 龚瑾;丁莎;;理气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4 卢和菁;;红花逍遥片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安琪;;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秦丰江;胡辉;谭布珍;;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卵巢功能调控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4年

7 夏亦冬;胡国华;;补肾疏肝法合雌激素减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8 刘臣;崔岚;刘涛;;鳖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素娥;;实施优质护理—帮助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A];河南省护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论文集[C];2013年

10 潘玉华;丁艳玲;马荣;;百灵紫龟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3例临床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关爱女性 关注围绝经期综合征[N];成都日报;2004年

2 王春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值得推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武汉市xZ口区妇幼保健院 杨慧娟;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调周法可缓解[N];健康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曼;针药合用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张淑钧;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冯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程安一;《内经》天癸学说理论及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马淑兰;电针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效应的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黄顺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陈淑娇;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曲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俞洁;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兼杂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陈妙霞;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娜娜;滋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叶晟;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徐淑杰;补肾和营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闫冬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丁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莉芙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对比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李奇;益肾疏肝汤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7 钱见见;通脉温阳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申立静;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9 谌苏容;针刺联合四花穴艾箱灸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李慧;基于证素原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PRO量表的研制和考评[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3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23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