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痞病内涵与辨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1:12
【摘要】:目的:通过阅读、收集大量相关书籍及论文,对痞病的相关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结合各时期时代背景,系统梳理痞病在历史各时期的认识、概念、治则、治法。纵向对比、研究及其历史演变。以期为现代临床更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痞病的内涵提供依据,更准确运用痞病治则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改进中医痞病的辨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广泛收集的文献资料,遵照文献研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分析的方法,整理、考证,收集历代痞病的文献资料;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期刊文献及论文论著;查阅其他相关非医学文献资料,丰富和充实本课题的研究。根据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整理古代痞病的内涵范畴与层次,以及痞病辨治的历史沿革。总结归纳古代医家关于痞病的辨治论述,并对其学术内涵源流与诊治思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痞”在古代文献中包含三个内涵层次,其一:表示身体所处的特殊状态,阳不升、阴不降和表示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及其运行通道不甚畅通的状态。其二:表示体表可触及的包块,即作为痞块的统称。其三:可作为证候名、病名指代一类病证。其共性在于“不通”,故在用以表达病证名时,则不以症状为主要命名导向,而应有共同的病机“不通”故可称“痞”字。称谓上,唯“痞病”有明确的古代文献记载表明可以同时指代“痞证”、“痞满”、“痞块”等病证,故总称“痞病”可能更为合适。分类上,痞病框架下包含广义与狭义两部分,狭义的“痞病”则又分为伤寒心下痞与杂病痞,广义的“痞病”则应包含痞块在内。现代将痞病称为“痞证”或“胃痞”,局限在少数胃肠道疾病中可能严重制约了中医在“痞病”辨治方面的发挥空间,现代病种各自包含一个完整的病程,它们与痞病所强调的“不通”病机并不在同一个内涵层面上。任何疾病发展到符合中医“不通”的病机阶段,理论上都应适用痞病的辨治原则与方法。古代医家对痞病的辨治体系完善,伤寒心下痞主以五泻心法辛开苦降;杂病痞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注定了其治法的多样性;痞块则从气滞血瘀、痰水停积、食滞不化入手,内外合治。面对如此复杂的病证,把握其病机核心“痞”,即能执简驭繁,视临床具体状况,运用包括通利、补虚、温阳、清热、宣散、理气、消导、活血化瘀、涌吐等诸多方法使其气血复通,则痞自消。同时要注意预防与治疗并重,保持情志舒畅与日常起居、食饮、调摄有节。此外几处尚存争议的问题上,在痞病和否卦的关系方面,仅仅是含义上的相似性以及共用同一套词汇系统造成的结果,并无相互借鉴取法之义。其次,痞与疼痛并无冲突,疼痛也并非痞的必然症状,仲景言“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需要在结合其特定语境、了解仲景文风的基础上再做判断。第三,本草文献中出现的“皮中痞”可能指以体表水肿为主症的病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洪;郭书英;张雪琳;李振华;;痞满证治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12期

2 王成军;;痞满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03期

3 徐俊;;疏肝和胃方治疗肝癌介入化疗后痞满证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05期

4 黄克文;刘艳;;情志干预佐治痞满证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年13期

5 严佩贞;“痞满”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4年01期

6 洪炳根;;痞满证治之我见[J];福建中医药;1987年06期

7 刘奉福;;吴茱萸治疗痞满·遗尿[J];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06期

8 杜树明;;尿少水肿恶心痞满案——全国中医内科急症进修班病案讨论[J];中医杂志;1987年11期

9 阎清海;叶天士治痞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12期

10 李长发;;胃肠舒片治疗痞满证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国英;李明;戴国令;;谢晶日教授治疗痞满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黄朝阳;周立华;唐梅森;唐英;;延参健胃胶囊对艾滋病相关痞满证患者胃/肠电及功能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穗平;;论古医籍对痞满证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英柏;;《伤寒论》中痞满方证在临床上的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贾瑞明;袁红霞;;袁红霞教授治疗痞满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小平;黄朝阳;唐梅森;周超杰;贾成峰;;延参健胃胶囊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松坡;张亚声;张存钧;张镜人;;张镜人教授痞满证经验方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佃贵;刘建平;杜艳茹;姚娜;李玲玲;;穴位贴敷加耳穴配合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龚琼模;;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若干研究[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小平;周立华;黄朝阳;王仲民;唐梅森;周超杰;贾成峰;;延参健胃胶囊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纾难;中医临床禁忌系列讲座:痞满[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刘建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补消并用治痞满[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姚妍杰;成肇仁治疗痞满临证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刘明 河南中医学院 李娟娟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张文彩清利湿热治痞满[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好心情“痞满”“胃痛”去无踪[N];保健时报;2006年

6 山东省荣成市斥山卫生院 王昭垣;二陈汤治痞满[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董国瑞;呼吸功去痞满[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吴沛田;夏季痞满中医辨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李学燕;推拿治疗便秘[N];保健时报;2006年

10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高建忠;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淑然;健脾理气化湿法治疗香港地区痞满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富林;超微枳术丸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沈淑华;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杂病论》和导师医案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邝丽华;梁乃津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整理及其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昊;中医痞病内涵与辨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刘铁军教授治疗痞满组方规律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国瑶;针灸治疗痞满的现代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4 马瑶瑶;健脾益气、和胃通降法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庞名敏;基于古今文献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选穴规律及刺灸法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甘海苹;《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吴冬雪;自拟化湿除痞汤配合针刺治疗脾虚痰湿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陈桂花;新加坡区域胃痞(痞满)中医辨证规律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陈绍倪;明代各流派医家治疗痞满的理论研究与用药思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马振坤;痞满医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5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35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