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热敏灸干预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03 13:54
【摘要】:目的:以社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干预,观察灸感、灸量、灸效的疗效差异,为热敏灸社区干预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04例EH患者,均在一组穴位(风府、大椎、双侧涌泉)悬灸进行热敏灸感探查,共探查3次,1次/日,根据热敏灸感出现的有无、灸感出现的频次分为热敏组(3个腧穴至少1个腧穴出现热敏灸感的频次≥2天)和非热敏组(3个腧穴没有1个出现灸感或出现热敏灸感的频次≤1天)。两组受试者均在不改变原有用药的基础上,热敏组在风府、大椎、涌泉(双侧)给予热敏灸,各穴同时施灸,每穴施灸45~50min,每天施灸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月(即90d),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非热敏组施灸的穴位、时间及干预疗程同热敏组。研究人员从试验开始,对受试者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访视。定期1星期进行电话访视1次,了解一般基本情况,定期1个月入户访视1次,并测量血压,监察受试者《家庭灸记录表》,调查施灸过程中产生的灸感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热敏组和非热敏组分别于干预前、各阶段访视及干预3月末测量受试者血压,于干预前与干预3月末评估受试者中医症状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3个疗程结束后,热敏组根据受试者实际施灸频次分为低灸量组(平均每周施灸次数3次)和高灸量组(平均每周施灸次数≥3次),并分别统计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月末的血压值、中医症状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热敏组不同干预频次下的疗效差异。同时,在试验期间详细记录不良事件。最后,将全部数据资料汇总,采用软件SPSS25.0统计分析。结果:1.热敏组与非热敏组不同时点血压值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压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整体比较,均符合球形性检验(P0.05),主体内效应重复测量时点比较均(P0.05),交互效应检验均(P0.05),主体间效应比较均(P0.05),可见收缩压和舒张压整体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和舒张压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前分别与干预2月末、3月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2月末与3月末比较,热敏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两组干预2月末与干预3月末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热敏组与非热敏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热敏组干预前为(69.40±10.69)分,干预后为(44.60±8.54)分,非热敏组干预前为(70.53±12.15)分,干预后为(52.94±13.76)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热敏组与非热敏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比较:热敏组干预前为(156.97±8.13)分,干预后为(189.92±9.77)分,非热敏组干预前为(157.38±9.48)分,干预后为(180.76±10.70)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低灸量组和高灸量组比较:低灸量组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65.58±14.49)mmHg与(100.54±7.83)mmHg,干预3月末分别为(147.81±18.38)mmHg与(93.54±7.48)mmHg;高灸量组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67.56±13.92)mmHg与(101.82±7.74)mmHg,干预3月末分别为(138.62±12.54)mmHg与(88.59±5.74)mmHg,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3月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组间比较,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症状积分低灸量组干预前为(69.46±11.25)分,干预3月末为(47.92±10.24),高灸量组干预前为(69.35±10.41)分,干预3月末为(42.06±5.98)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高灸量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低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低灸量组干预前为(157.38±8.80)分,干预3月末为(185.38±12.05)分,高灸量组干预前为(156.65±7.70)分,干预3月末为(193.38±5.66)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高灸量组提高EH的生活质量优于低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压疗效比较:热敏组总有效83.33%,非热敏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低灸量组总有效73.08%,高灸量组总有效率9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热敏组总有效90.00%,非热敏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低灸量组总有效84.61%,高灸量组总有效率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事件:试验期间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属于2级。结论:1.热敏灸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疗效;2.热敏灸具有积累性效应,坚持科学的常灸,疗效显著提高;3.热敏灸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在社区中广泛推广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1
【图文】:

点收,收缩压,组间,情况


表 17 两组不同时点收缩压比较情况(mmHg , X±S)Table 17 Comparison of SBP at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groups (mmHg , X±S)组别病例数(n)收缩压干预前 干预 2 月末 干预 3 月末热敏组 60 166.70±14.08 149.11±17.28**◆142.60±15.88△△▲○非热敏组 34 165.65±13.57 156.76±16.18*150.29±14.76△△组间 P 值 0.725 0.038 0.023注:两组干预前与干预 2 月末收缩压组内比较,*P<0.05,** P<0.01;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 月末收缩压组内比较,△△P<0.01;两组干预 2 月末与 3 月末收缩压组内比较,▲P<0.05两组干预前 2 月末组间比较,◆P<0.05;两组干预前 3 月末组间比较,○P<0.05。Note: the SBP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end of February was*P<0.05,** <0.01, respectively.Comparison of SB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and at the end of march showed that△△P<0.01;Comparison of SBP between the twgroups at the end of February and the end of march, ▲P<0.05;◆P<0.05 was compare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February before intervention.Comparison betweethe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marc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变化情况图,舒张压,变化情况,组间


表 23 两组不同时点舒张压比较情况(mmHg , X±S)Table 17 Comparison of DBP at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groups (mmHg , X±S)组别病例数(n)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 2 月末 干预 3 月末热敏组 60 101.27±7.74 93.22±9.84**◆90.73±6.95△△○○非热敏组 34 102.47±6.98 97.59±8.88*95.91±8.47△△组间 P 值 0.455 0.035 0.002注:两组干预前与干预 2 月末舒张压组内比较,*P<0.05,** P<0.01;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 月末舒张压组内比较,△△P<0.01;两组干预前 2 月末组间比较,◆P<0.05;两组干预前 3 月末组间比较,○○P<0.01。Note: Comparison of DB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endof February showed that *P<0.05, ** P<0.01.Comparison of DBP between the two groups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end of march showed that△△P<0.01;◆P<0.05was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February beforeintervention.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march before intervention,○○P<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梅;狄长春;郭磊;申黎阳;段红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节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2 张玮;李学信;王丽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水平变化的探讨[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3 杨芬芬;伍冬梅;何志慧;孙苹;韦金一;;生活方式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J];柳州医学;2008年03期

4 李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5期

5 韦应龙;;观察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年03期

6 胡业焕;郑伊颖;吴柳晴;陈必桂;谭海涛;何观深;周健红;;青年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06期

7 傅显慧;;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05期

8 李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12期

9 刘昌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26期

10 刁桂花;;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喜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卫红;;替米沙坦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评价[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3 唐玲;李丽芬;;A型行为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郑梅;孙宁玲;;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一个敏感分子: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何芳;邓峰美;钟华;杨建峰;石晓鹏;王刚;王振焕;陈雄英;;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6 万征;焦薇;孙跃民;李永乐;芦文丽;姚薇;于雪芳;王媛;王建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与多靶器官损害的关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林丽;李南方;王磊;王新玲;祖菲亚;张德莲;常桂娟;张艳敏;王国亮;周克明;努尔古丽;李涛;胡君丽;孔剑琼;王梦卉;骆秦;;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代谢异常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汤蓓;;脑钠肽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明明;王t ;米杰;汪芸;赵地;石琳;王天有;;北京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10 张晓云;;正念减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医学院 谢萍;从中医论原发性高血压(上)[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2 ;心血管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母子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李水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辨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姚素芬 高军;运动降血压原因的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平肝潜阳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中德合作成立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N];科技日报;2003年

8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三个锦囊[N];保健时报;2008年

9 孙兰;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赵连友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原发性高血压用药“分水岭”[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合;基于步频控制的步行锻炼对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2 钱晓燕;PPARG与AGTR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和交互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赫连曼;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初诊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4 吴琼;定量磁敏感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脑微出血灶的临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5 陈昊;基于网状分析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证据体系构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洪肖娟;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严山;增殖抑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中部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8 孙志军;WNK4基因在高血压病中的功能特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刘洪;CYP4F2基因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及功能鉴定[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赵蕾;新疆哈萨克族IRS-1基因G972R多态性和INSR基因第八外显子NsiI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周亚滨教授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宋丹丹;调肝降压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邢东巨;清肝降火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D];河北北方学院;2019年

4 许水清;辰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D];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

5 李妍;申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D];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

6 赵明;补肾平肝方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

7 郭辉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AASI与冠心病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9年

8 吴杏起;百色地区36例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D];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年

9 龚珂;APP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院外管理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0 高莉;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Meta分析及其与氨氯地平治疗皖北地区老年高血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39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39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