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电针预处理在减轻电休克所致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8):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电休克组(ECT组)、电针组(EA组)、假电针组(NEA组)和AMPK抑制剂组(AI组)。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实验(计为实验第1天)。Control组不做任何实验干预处理,其余五组在实验第9天至第29天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于实验第38天至第43天,ECT组~AI组腹腔注射异丙酚麻醉后,进行电休克治疗。Model组仅行异丙酚麻醉,不行电休克治疗。EA组在电休克治疗前30min,先行电针刺百会穴、印堂穴;NEA组在电休克治疗前30min,先进行假穴位(百会穴、印堂穴旁开5mm)电针刺激;AI组在电针刺前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 20mg/kg,其余处理同EA组。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30天和第44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第7天、第36天、第50天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第8天、第37天、第51天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并分别于每次糖水偏好试验结束后即刻,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迅速置于冰上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 BDNF、TNF-α、IL-6、IL-1α 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1)定位航行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在第34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48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明显延长;与第5天时比较,第34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48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明显延长;与第34天时比较,EA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明显缩短;与EA组比较,第48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间探索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在第35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49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第6天时比较,第35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49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第35天时比较,EA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与EA组比较,第49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场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36天时,Model组在第50天时,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减少;与第7天时比较,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36天时,Model组在第50天时,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减少;与第36天时比较,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50天时,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第50天时,与ECT组比较,Control组和EA组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与Model组比较,Control组、ECT组、EA组、NEA组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水偏好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37天时,Model组在第51天时,糖水偏好率均降低;与第8天时比较,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37天时,Model组在第51天时,糖水偏好率均降低;与第37天时比较,ECT组、EA组、NEA组、AI组在第51天时,糖水偏好率均增高;第51天时,与Model组比较,Contro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糖水偏好率均增高,与ECT组比较,Control组和EA组糖水偏好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改变:在第8天时,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形态正常,结构完整,均匀致密,层次清晰。细胞排列紧密,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核仁清晰。第37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改变,组织水肿,着色变浅,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核仁不明显,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呈空泡状;在第51天时,与其余四组比较,EA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排列紧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脑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其他各组比较,ECT组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改变,组织水肿,着色变浅,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核仁不明显,形态不规则。Western blot检测:与Control组比较,在第37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51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AMPK和p-AMPK的表达明显下调;与第8天时比较,第37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51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AMPK和p-AMPK的表达明显下调;与第37天时比较,EA组第51天时,AMPK和p-AMPK的表达明显上调;与EA组比较,第51天时,Model组、ECT组、NEA组、AI组AMPK和p-AMPK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与Control组比较,在第37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51天时,Model组BDNF、TNF-α、IL-6、IL-1β含量明显降低;与第8天时比较,第37天时,Model组、ECT组、EA组、NEA组、AI组,第51天时,Model组BDNF、TNF-α IL-6、IL-1α含量明显降低;与第37天时比较,ECT组、EA组、NEA组、AI组BDNF、TNF-α IL-6、IL-1α含量明显增高;与Model组比较,第51天时,Control组、ECT 组、EA 组、NEA 组、AI 组 BDNF、TNF-α、IL-6、IL-1α 含量明显增高,与 ECT 组比较,第51天时,Control组、EA组BDNF、TNF-α、IL-6、IL-1α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新环境的探究行为和适应能力下降,快感缺失,电休克治疗可以改善其症状。但是,电休克治疗后大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与单纯异丙酚麻醉相比,电针预处理可增强电休克的抗抑郁疗效,并有效改善电休克治疗后的学习记忆功能降低。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海马BDNF表达,减少海马组织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1α的释放,从而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电休克所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5.97
【图文】: 1.4实验方法与步骤逡逑1.4.1动物模型分组逡逑实验大鼠分组如下图(见图1):逡逑珊栛验丨,—逡逑(mS)异_00mg娜给药逡逑涵邋_0?>g/kg?腔给药邋'逡逑由车丨?报逦*■*邋ECT逡逑(EA^Il)逦异W酚腹腔给药穴位电针丨桢30min逦干预逡逑异内酚100呢/kgi腔给药f穴位电针丨预30min^^逦/逡逑抑制剂组训丨/丨Compound邋C逦穴位电针十预/逡逑(八削邋p_l0Wkg歐给药邋|邋20mg/kg_魏邋|邋30min邋丨逡逑图1:实验大鼠分组示意图逡逑实验分组: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为180?2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逡逑组(n=18):对照组(Control组):不作任何干预处理;模型组(Model组):仅制备抑逡逑郁症模型;电休克组(ECT组):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并进行电休克治疗(具体操作方逡逑法见1.4.7);电针组(EA组):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电休克治疗前30min,行电针干逡逑预(具体操作方法见1.4.4);假电针组(NEA组):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电休克治疗逡逑治疗前30min,进行假穴位(百会穴、印堂穴旁开5_)电针干预;抑制剂组(AI组):逡逑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
图5:邋a.大鼠穴位选择;b.电针刺的具体过程逡逑行为学评估逡逑.1邋Morris水迷宫实验逡逑Morris水迷宫系统由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1.2米,高0.5米)和图像采集分析。实验过程中,维持水深0.邋3米,并向水池内加入墨汁使池水呈黑色,水温22?24°
图6:大鼠全脑图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宏涛;陆永艳;;无痉挛电休克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比较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2年01期
2 陈日访;现代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4年03期
3 田智娟,邵胜利;电休克治疗术前用药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毛巧玲;精神分裂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心理及护理[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1998年02期
5 陈昌凤;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1996年03期
6 李晓霞,张军,田福明;心理护理在电休克治疗前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李晓霞,张军,赵新喜;心理护理在电休克治疗前的应用[J];健康心理学;1995年01期
8 陈为香,吴剑影;电休克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其护理[J];四川精神卫生;1995年01期
9 杜元中,董明树,李玉明;电休克治疗前后的选择性提醒测验[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年05期
10 许桐道;160例电休克治疗死因分析[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垭;;改良式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甘建光;田国强;吴景竹;段迪;;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抽搐阈值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周小东;丁永涛;李争鸣;;对1989年1月~2005年12月发表的电休克治疗相关性文章的再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甘建光;田国强;吴景竹;段迪;;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电休克治疗抽搐阈值研究[A];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胡一文;;影响现代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魏强;田仰华;汪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半球间脑功能连接的调节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7 朱韶敏;成孝军;;现代电休克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杨小艳;王学峰;王唯;席志芹;肖飞;;亚低温与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潜在机制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9 李艳荣;;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护理[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黄永宏;;电休克治疗恶性综合征的临床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曾维建;说说电休克治疗[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苏亮;电疗已不再可怕[N];健康报;2005年
3 曾维建;电疗精神病[N];中国质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洁;丙泊酚调整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效应及减轻其学习记忆损害的突触可塑性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智华;电针预处理对抑郁模型大鼠电休克治疗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陈明辉;基于脑电图改良电休克抗抑郁疗效预测因素的初步探讨[D];济宁医学院;2018年
3 徐国安;电休克治疗与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BDNF甲基化相关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4 赵雯婧;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海霞;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的脑神经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茜;电休克对cuprizone诱发小鼠脑白质脱髓鞘的修复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7年
7 范昕昕;电休克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陈运良;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现代电休克治疗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张莉;罗库溴铵及顺式阿曲库铵与琥珀胆碱用于电休克治疗肌松效果的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史丹丹;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默认网络的fMRI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74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