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李妍怡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用药规律

发布时间:2020-07-23 04:58
【摘要】:目的:挖掘李妍怡教授诊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总结整理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借助TCMISS(V2.5),进行验案信息采集、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李妍怡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证处方用药进行归纳、总结,并探索得出新方,进而得出李妍怡教授诊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结果:1药频统计:本次研究共录入处方231个,其中涉及中药共203味。根据频次统计及齐普夫定律得出使用频次≥11以上者为李妍怡教授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而此次用药频次60次以上的有当归、川芎、甘草、桃仁、桂枝、柴胡、炙甘草、白术、浮小麦、黄芪、白芍、丹参、生地、赤芍、羌活、茯苓及半夏。其中当归使用频次达到160次,川芎频次达到154次。2性味、归经统计:(1)四气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温、寒、平、凉、热,其中温性药物占有38.2%、寒性29.4%、平性占24.9%,而热性药物使用最少,仅有1.5%;(2)五味:使用以甘味药为主,占33.6%,苦味27.7%、辛味27.2%。(3)归经:肝经占有最高比率达20.9%,心经15.3%,脾经14.5%,肺经13.1%,肾经9.8%。3高频中药组合挖掘:基于关联规则运算法则,支持度为20%条件下,药物组合排名前五的有:(1)川芎,当归;(2)黄芪,当归;(3)川芎,黄芪;(4)川芎,当归,黄芪;(5)当归,白芍。4基于无监督系统熵聚类算法,推理演变出3组候选新方。具体如下所示(1)防风,独活,细辛,白芷;(2)陈皮,半夏,茯苓,桃仁,赤芍,淫羊藿;(3)麦冬,玄参,太子参,当归,川芎,羌活。结论:1李妍怡教授认为正气内虚、瘀血生风为IS的基本病机,临证治疗以“扶助正气”及“治血祛风”理论为主进行遣方用药;2李妍怡教授认为IS恢复期患者多有“情志中风”现象,临证注重“畅情志”思想贯穿主线,故常药物、心理同时干预治疗。3 TCMISS(V2.5)遵循基于临床数据的循证传承理念,以客观、有效形式探索和寻找名医的临证经验、用药规律,对于学术思想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5.2
【图文】:

界面图,中医,辅助系统,平台


图 1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界面据信息规范化处理数据预处理:数据收集后,数据预处理是前提,首先进行药名的规范统一,以方算机进行下一步运算处理。药名统一:录入的处方所有中药名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进行统理,包括中药名称、性味归经等,对炮制方法不同但疗效同类者也进行统一处如仙灵脾统一归类为淫羊藿,炙黄芪统一为黄芪,但是因为处方过程中,炙甘甘草用药目的不同,此处仍继续保留二者的区别。据录入及核对对已经筛选的 231 个验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进行四诊信息、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处方组成等的数据化录入,为避免遗漏或者输入错

流程图,统计分析,流程图,方剂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李妍怡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用药规律研究.4 数据分析流程进入 TCMISS 系统,选定“数据分析”,再选取“方剂分析”,进入用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步:提出数据源;数据分析→中医疾病→IS 恢复期→查询→得出关于本病的全部处方用药二步;频次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界面→频次统计→药频导出,具体界面如图 2 所示:

流程图,分析流程,药物,常用药物


置信度度:主要指药物之间的依赖性。在点击规则分析时,假设出现在符号“ A,右边的为 B,置信度即是指当 A 药物出现时,B 药物同时出现的可 出现后,本参数越靠近 1,则 B 出现概率越高)。本研究将置信度设为 展示用于直观展示药物数据挖掘结果,可点击“网络展示”按钮进行结果查看妍怡教授治疗 IS 恢复期的显性常用药物。新方分析: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进行数据分析。具体下:方剂分析界面→新方分析→设置相关度→设置惩罚度→聚类→药对系出→提取组合→导出→网络展示,流程图如图 5 所示,展示的结果即为李疗 IS 恢复期潜在的常用药物组合和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柱;;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年15期

2 曹国琼;胡正平;马奋刚;张永萍;;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9年12期

3 蓝肖剑;;在绝经后妇女,血脂及脂蛋白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2年08期

4 宋广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10期

5 马玉兰;马青海;马骁;;补阳还五汤合三七粉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年05期

6 金煜;;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1期

7 李来信;;针刺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08期

8 陈慧亭;崔应麟;朱燕;周盼盼;;从“虚、瘀”浅议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年17期

9 崔华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11期

10 李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冰;邓凯文;;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A];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C];2019年

2 李树清;;活血化瘀与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的三个关键因素[A];第十一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杜元灏;翟娜;;缺血性中风治疗焦点的思考[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4 郭福新;徐瑛;孟炎;孙思明;;从毒论治缺血性中风对黄腻舌苔与颈动肪斑块变化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学忠;尹方;苏凯;马界;;缺血性中风防治的切入点[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曹晓岚;周霞;庄慧魁;王兴臣;王继彪;孙常青;;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梁文慧;;偏瘫复原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胡晓洁;宗寿健;王兴臣;;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9 胡晓洁;王兴臣;;调脂和血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的临床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许康;张苏明;;缺血性中风的证型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药师 陆基宗;多事之夏,缺血性中风趁“药”来袭[N];21世纪药店;2015年

2 徐玉梅;心血管病人不可忽视早餐[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郭会军 武继涛 金 杰;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小衡;出血性 缺血性中风后果预测[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5 杭兰芳;A型血易患缺血性中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陈光辉;缺血性中风的三级预防[N];江苏经济报;2000年

9 闫志安;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贺氏 针灸三通法治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贤春;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探索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吴光亮;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4 郑一;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立安;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刘树权;开窍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汪江碧;孕酮联合康复训练对小鼠缺血性中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鹏硕;缺血性中风血瘀质患者与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赵洋;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张才如;张崇泉教授辨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达德玲;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李妍怡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用药规律[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吴凡;基于中医证候演变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6 黄仟;缺血性中风不同分期痰证诊断标准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李小刚;系统药理学方法解析龙血竭在缺血性中风预后中的分子机制[D];西北大学;2019年

8 黄洁;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任浩恬;任氏脑脉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张婕;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证素关联分析及健脾补土方对体外神经元低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6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66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