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数据挖掘的感染后咳嗽中医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14:20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探讨现代医家诊治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的中医证候、治法及用药规律,揭示及评价祛风和解法在PIC治疗中的疗效价值地位,并介绍刘琼教授临证运用祛风和解法治疗PIC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文献研究部分,通过多个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收集从2000年3月至2018年2月国内发表文献中涉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PIC的有效处方,建立系统而规范的EXCEL信息库[1-2],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V2.5)软件,统计当中证型分布、方剂及药物使用频次,并基于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得出收录处方中的组方规律、药物关联性和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挖掘出具有开发意义的潜在新方。临床研究部分,在此前对现代医家治疗PIC的“祛风”及“调畅气机”治法的总结基础上,观察刘琼教授门诊符合PIC患者的处方用药,统计分析刘琼教授临证运用祛风和解法治疗PIC“太阳少阳并病证”病案中处方的用药规律,探讨其中理法方药的思路,并作系统化和科学化整理,利于学术思想的传承。成果:文献研究:通过挖掘现代医家治疗PIC的220首有效中药处方,发现:①明确列出证型者,以风邪犯肺证最多见,其次是风痰恋肺证、风寒恋肺证;未说明证型的处方占54.0%,以药测证,该部分处方证候中可能以风邪犯肺证为主。②大多数医家以自拟方或经验方治疗,经典方剂中最常用止嗽散,其次为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等;③按药物归经分类,主要归肺经,次入脾胃;④按药物四气归类,温药、寒药、平药比例较高,分别占46.8%、28.0%、22.2%;⑤按药物五味归类,苦、甘、辛味药物使用较多,分别占36.0%、29.4%、29.1%。⑥常用药物按频次高低依次为:甘草(196)、杏仁(132)、桔梗(132)、紫菀(112)、百部(95)、荆芥(79)、麻黄(78)、蝉蜕(74)、陈皮(68)、半夏(65)。⑦药物间关联度最高组合有:百部-紫菀-杏仁-桔梗-甘草-麻黄-陈皮-蝉蜕。⑧提取出核心药物组合12个:防风-黄芪-白术;防风-白术-桑白皮;白芍-陈皮-百部;白芍-紫菀-百部;黄芩-柴胡-杏仁;黄芩-麻黄-杏仁;党参-黄芩-柴胡;党参-黄芩-麻黄;大枣-半夏-生姜;半夏-干姜-细辛;大枣-蝉蜕-生姜;半夏-干姜-细辛;大枣-蝉蜕-生姜;蝉蜕-生姜-僵蚕。⑨挖掘出潜在新方6个:NO.1桑白皮、防风、黄芪、白术;NO.2百部、紫菀、白芍、陈皮;N0.3黄芩、柴胡、麻黄、杏仁;NO.4黄芩、柴胡、麻黄、党参;NO.5半夏、细辛、干姜、生姜、大枣;NO.6僵蚕、蝉蜕、生姜、大黄。通过本部分数据挖掘,可以认识到“风邪犯肺”和“气机不利”是PIC的重要病机,临床论治PIC需重视兼顾“祛风”和“调畅气机”两方面,“少阳失枢、风邪伏肺”可能更好地涵盖PIC的病机特点,提示祛风和解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床研究:通过总结刘琼教授临证运用祛风和解法治疗PIC“太阳少阳并病证”的84个病案,挖掘其中蕴含的用药规律,发现:①刘琼教授临证运用祛风和解法常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为主方加减。②常用中药154味,主要为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补益类。药物主要归肺脾胃三经;按性能归类,温药及寒药为主;苦、辛、甘味药物为主。③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柴胡-黄芩-半夏-桔梗-甘草-党参;④常用对药2个,角药7对,4味药组合2个,用药以寒温互用,苦辛甘并进,和解表里、善用虫药为特点。⑤挖掘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No1:五味子-干姜-生姜;No2:百部-桔梗-白前-紫菀;No3:牡蛎-桂枝-合欢皮;No4:牡蛎-桂枝-龙骨;No5:款冬花-紫菀-牡丹皮;No6:桔梗-白前-紫菀-陈皮;No7:黄芩-银柴胡-半夏;No8黄芩-半夏-乌梅;No9党参-大枣-地龙;No10:党参-僵蚕-地龙-生姜;Nol1:茯苓-青黛-栀子;No12:茯苓-青黛-胆南星-海蛤壳。⑥潜在新方组合8个:No.1五味子、干姜、生姜;No.2百部、白前、枳壳、桔梗、紫菀;No.3牡蛎、龙骨、合欢皮、桂枝;No.4款冬花、紫菀、牡丹皮、桔梗、白前、陈皮;No.5黄芩、银柴胡、半夏、乌梅;No.6党参、大枣、地龙、僵蚕、生姜;No.7茯苓、青黛、桅子、胆南星;No.8茯苓、青黛、甘草、海蛤壳。结论:现代医家中医辨病辨证PIC多以八纲辨证为主,外感六淫,表解不彻为其发病主要原因。其中外邪残存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带它邪致病,但总体病性寒热偏性不显,故临床常用止嗽散为主方加减。在用药规律方面,除了注重祛除余邪外,还重视脾胃、肝胆三焦等脏腑在该病中所起的作用,大抵不离宣畅全身气机。以药测法,可以推测重视调畅气机在PIC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揭示了祛除风邪及调畅气机均是PIC治疗中的重要治则,祛风和解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刘琼教授从六经角度丰富了 PIC的辨证论治体系,认为PIC病程迁延,易出现病邪传变,病位可从太阳传入少阳,但仍存在残留风邪深伏太阳肺卫,出现太阳少阳并病证候,以少阳失枢、风邪伏肺为病机,更好地涵盖了 PIC的病机特点。并提出祛风和解法,选方多以小柴胡汤合止嗽散为主方化裁。此外,注重兼顾兼夹证候,随证配合祛风解痉、燥湿化痰、清热利湿、养阴润燥之法。用药精当,以平为期,以和为度,具有寒温互用,苦辛甘并进,和解表里、善用虫药的特点,值得临床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刘璐佳;于海洋;戚潇禹;宋奇霖;王有鹏;;中西医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01期

2 曹彩莉;;中西医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17期

3 苏克雷;童画;叶娟;张业清;;红外止咳贴治疗风邪恋肺证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9年16期

4 鲍玉芳;金琦;凌玲;丁嘉怡;;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76期

5 谭威明;李文婕;邓卫雄;;感染后咳嗽中西结合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年21期

6 王春荣;;小儿感染后咳嗽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年05期

7 张玉兰;;从风论治感染后咳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53期

8 魏蓉;;从风论治儿童感染后咳嗽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09期

9 李兴彬;;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9期

10 齐瑞;张欢;李瑞婷;杜永平;张月萍;;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51例[J];陕西中医;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征洋;唐莉;;感咳宁(颗粒剂)对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及肺功能的影响[A];第二十三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9年

2 杜恒;徐辉甫;;徐辉甫教授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史利卿;马建岭;章马兰;许晓琳;;153例感染后咳嗽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斌擎;;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认识和临床治疗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蔚;王彬;汪伟;张立春;高峰;;感染后咳嗽的诊治与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恩光;赵兰才;;赵兰才感染后咳嗽证治经验[A];第四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8年

7 石效平;;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陈凯;;张天嵩主任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总结[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赵家亮;曾国里;;风咳停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燕;王丽华;吴健卫;;温肺煎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运用[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 孙朔;中医如何治疗感染后咳嗽?[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 史利卿 马建岭;感染后咳嗽 吃点中药调调[N];健康报;2016年

3 ;加减麦门冬汤治疗感染后咳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小衡;感冒好了为何仍咳嗽不止[N];家庭医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荣;基于伏邪理论的透邪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2 周洵;李宗智教授学术思想、特点和临床经验总结及运用调阴止咳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季坤;祛风宣肺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及对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吴蕾;中医药辨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叶新民;豚鼠病毒感染性咳嗽模型的建立及其神经源性炎症机制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文娟;麻荆止咳颗粒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潘家文;基于数据挖掘的感染后咳嗽中医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董夏洁;扶正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正虚邪恋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晏林慧;自拟久嗽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李悦;疏风止咳协定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梁安琦;海派推拿治疗风邪伏肺型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陈巧玲;疏风润肺法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燥伤肺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公旭娟;应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张风丽;宣痹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湿热阻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杨阳;三拗温胆汤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风邪伏肺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8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