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外治六经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学术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6:37
【摘要】: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次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流行病学研究,带状疱疹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3.4])。随着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及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岁及以上者则达75%~([3.4])。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西医各有特色,临床上疗效较好,中医外治法种类较多,应用针刺疗法方便有效,临床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此方法易于让患者接受,在临床治疗神经类疼痛疾病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围刺疗法作为临床常用疗法,疗效确切。“外治六经法”是导师在3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总结而出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前期研究,临床中已经证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疲证)治疗效果确切,但尚缺乏对“外治六经法”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与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研究目的:(1)系统梳理“外治六经法”学术思想与临床成果,以助于合理、科学的发掘与继承名老专家经验,发挥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临床效果,彰显传统中医药外治疗法的优势。(2)通过对比“外治六经法”针刺疗法与围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究“外治六经法”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1)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外治六经法”学术思想、辨证取穴、病例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研究来评议“外治六经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究其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2)课题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自愿参与本课题并诊断为气滞血瘀证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收集患者共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治疗组应用“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穴:太冲、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少府、后溪、内关、外关、尺泽、合谷、太溪、申脉;对照组则使用围刺疗法。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每日一次,14日为一疗程,治疗周期为两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治疗过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于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研究结果:(1)“外治六经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疏通足厥阴肝经为主,使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和相侮规律(木生火,水生木,木克土,木侮金)选取“六经”:“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三阴经”,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加以选穴方法(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上下部远道配穴、特定穴配穴)选取十二穴位。使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调整经络气血,以达调和内部脏腑功能的目的,即“六经同治,脏腑同调”治疗疾病。(2)课题研究共计2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11例,对照组11例,通过分析数据,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具有临床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28天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具有临床可比性,疗后28天治疗组VAS评分为2.36±0.67,对照组VAS评分为3.90±1.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SDS评分具有临床可比性,疗后28天两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D S评分为30.90±3.96,对照组为41.09±4.7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抑郁状况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P SQI评分具有临床可比性,疗后28天两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评分为7.81±1.47,对照组为10.9±2.1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外治六经法”学术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外治六经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上理论依据充分,相比较围刺治疗,可达到疏通人体经络,提高人体脏腑功能的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表明,“外治六经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抑郁、失眠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为“外治六经法”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撑,“外治六经法”疗效优于单一围刺治疗,提示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5.9
【图文】:

“外治六经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学术思想探究


图2可见,宋某疗前VAS评分为7分,SDS评分为49分,PSQI评逡逑分为14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应科;王俊宏;肖和印;杨晔;王秋莉;白万红;张辰;崔红;;儿科外治疗法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12期

2 ;书讯[J];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02期

3 陈东龙;董泉文;;蒙医外治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慢性脑缺血[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年02期

4 旦却加;;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41期

5 李伟宁;雷鸣;赵颖;张晓杰;;综合外治疗法对青春期痤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11期

6 胡献国;;早泄的外治疗法[J];家庭医学;2017年01期

7 ;以下技术若有半点虚假愿赔偿一切损失[J];武当;2017年01期

8 何福龙;李艳飞;;浅谈蒙古贞蒙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年03期

9 张彩萍;武蕾;高俊娈;;综合外治疗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9期

10 李翠娟;张登本;孙理军;;谈原生态外治疗法对《内经》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元;;特色外治疗法[A];2013年中医外治贴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富银;包旭宏;;藏药外治疗法的特色及发展战略[A];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全国中医外治论坛会刊[C];2009年

3 池晓玲;谢玉宝;萧焕明;蔡高术;;臌胀古代外治疗法特点探析[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4 马立德;;青海东南部地区民间外治疗法几则[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5 池晓玲;谢玉宝;萧焕明;蔡高术;;臌胀古代外治疗法特点探析[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并璇;;孙思邈外治疗法概述[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7 林婕;;浅谈婴儿湿疹外治疗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列题刊登[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9 许永楷;;糖尿病足局部外治疗法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毕霞;;结合刮痧配合周期外治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医师 罗文峰;外用不如内服?“良丁不废外治”[N];健康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振岭 通讯员 田继红;坚持中医为主创外治品牌[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3 记者 张琪;奇正藏药海外推广“藏医药外治疗法”[N];西藏日报(汉);2017年

4 天津市湖北区妇产科医院 高洪生;宫颈炎外治五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尚德俊;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6 张丽;肩周炎外治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足癣的外治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喻文球;银屑病简易外治疗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谭欣;外治疗法拓宽社区卫生中心发展路[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高成效;婴幼儿腹泻外治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瑞清;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于慧;高血压病外治疗法的古今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炳霖;氦氖激光配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悦;“外治六经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学术思想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燕红;中医综合外治疗法联合1540nm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俪璋;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肌张力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周强;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何健敏;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5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85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