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通阳活络开鼻窍针刺法协同清肺脱敏汤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8-25 00:37
【摘要】: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之后由IgE介导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主要多见证型为肺经伏热型,而且该型发病率呈逐年加剧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根治仍是棘手问题。西医抗过敏脱敏治疗,虽效果迅捷,但长期使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且耐药性依赖性均较严重。中医中药采用清肺脱敏的法则,如本文所选的清肺脱敏汤,内外兼顾、扶正固本,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据文献报道,此法近期疗效差强人意,但远期疗效仍较差,复发率也很高。根据中医辨证,我们认为该型素有肺经伏郁之热,复感时令风热之邪,两因相并,重阻于肺络,上干于肺窍而致。相关研究报道中,也明确提出阳气失于和利贯穿变应性鼻炎发病的整个过程。因此,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对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一方面重视清解肺经伏热,另一方面应重视通利阳气,而这两方面都亟需疏浚肺络通利肺窍。基于此,我们采用针刺通阳活络开鼻窍之法,协同清肺脱敏汤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并与西药、中药组进行对比观察,以希为该型中医辨证治疗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目的:研究单用孟鲁司特钠、清肺脱敏汤与针灸联合清肺脱敏汤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疗法安全性,为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针药联合疗法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2例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入我院门诊部,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西药组(34例),第二组为中药组(34例),第三组为针药组(34例)。西药组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中药组单用清肺脱敏汤治疗,针药组选用通阳活络开鼻窍之印堂、鱼际、合谷、曲池和迎香穴组方针刺,配服清肺脱敏汤。观察期两周。观察结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频数、症状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三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量化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三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频数更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西药组、中药组,针药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频数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三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更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药组、西药组,针药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药组、西药组,针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药组、针药组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西药组34例患者中,1例发生咽喉不适,1例发生头疼,1例发生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且所有不良反应均自行改善。结论:(1)通阳活络开鼻窍针刺法协同清肺脱敏汤应用于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清肺脱敏汤或孟鲁司特钠。(2)针药协同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如鼻甲肿大、鼻塞、流涕、喷嚏及鼻痒等,且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博;汪常伟;;变应性鼻炎的中西结合治疗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68期

2 李尧尧;庞娟;;超声波鼻炎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年10期

3 朱愉;;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4 王仁忠;;以和利阳气为主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探讨[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5 尹静;谢强;;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6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7 黄卓燕;张勉;韦子章;冯纬纭;方燕飞;;“治未病”与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初探[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艾建伟;李金霞;;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9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严道南;;变应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研究[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英;李甜甜;;干氏截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杨祁;朱春晖;吴昆e

本文编号:2803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03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