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部分生化指标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08:31
   研究目的:选取中度抑郁症患者且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型和肾阳亏虚型各15名,要求其病程持续时间超过2周且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另外根据纳入病人的性别、年龄分布选取1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指定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8表达水平的差异探索抑郁症的特异性生物指标;通过探索两种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血清中IL-18和指定的部分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寻找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为抑郁症的中医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研究分析临床病证差异与IL-18表达差异的相关性、临床病证差异与部分生化指标差异的相关性,分析与特定的临床表型(证、病)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方法:1.本研究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抑郁症的中医主要证型入手,参照国际疾病分类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制定选取病人的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导师前期的临床研究确立的两种抑郁症特征性中医证型——肝郁化火证和肾阳亏虚证,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有关抑郁症的中医分型标准,制定了本研究所需的抑郁症中医学证候标准;运用较权威的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和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杨氏躁狂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抑郁症中医证候评定量表(肝郁/肾虚)及阴阳量表保证本研究纳入的患者符合疾病诊断标准。2.病例纳入后,采集样本,要求参与者晨起空腹采静脉血约10ml,分别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类风湿因子、糖化血清蛋白等10个特定生化指标的检测;其中5ml血液样本单独分装,放入4℃冰箱中冷却,待血液自行分层后放入离心机中,以4℃、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冻融管分装,置-80℃冰箱中保存。不同组别留取的血液标本中血清细胞因子IL-18含量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试剂盒统一采购,于同一时间、同一实验室内集中检测。3.运用SPSS23.0系统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三组的IL-18含量及所选生化指标测定值、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间的相关性,中医证型和血清生物标志物、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所选生化指标在中度抑郁症中的检测价值。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共纳入30例,其中肝郁化火组15例、肾阳亏虚组15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人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1.分析比较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2.对肝郁组、肾虚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显著(P0.001),说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抑郁症发病有相关性。比较肝郁化火组、肾阳亏虚组患者血清Hcy间的差异得出t=0.353,P=0.33(P0.05);说明Hcy水平在两组辨证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作为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分析各组HAM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AMD、中医症状评分都与Hcy无明显相关性(P0.05),Hcy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中医证候均无相关性。3.对三组其他生化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肾阳亏虚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降低(P0.05);类风湿因子(RF)水平升高(P0.05);该分析结果提示肾阳亏虚型抑郁症患者发病或与CK-MB降低、RF升高相关。肾阳亏虚组与肝郁化火组比较,两组在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肝郁化火组的CK-MB较肾阳亏虚组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K在两组中差异显著却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4.分析比较肝郁化火、肾阳亏虚、正常对照三组血清IL-18水平差异,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显著(P0.001),说明血清IL-18水平升高与抑郁症发病有相关性。分析肝郁化火组、肾阳亏虚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差异,得出两组IL-1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5.对抑郁症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血清IL-18、Hcy、CK、CK-MB、RF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L-18水平与HAMD量表的各项因子无直接相关性,与中医证候评分成正相关,即肝郁(r=0.520,P=0.003)、肾虚(r=0.404,P=0.027)。Hcy、CK、CK-MB、RF水平与HAMD量表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都无明显相关性(P0.05)。6.血清IL-18、RF、Hcy的ROC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942、0.753、0.870,提示IL-18、RF、Hcy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异性指标。结论:1.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类风湿因子(RF)三个指标与抑郁症的发病或病理过程有关,为研究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找到了新的探索方向。2.抑郁症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抑郁症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诊断抑郁症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且抑郁症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可能与中医证候分型有关,其可能成为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3.在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方面,肌酸激酶(CK)在肝郁化火和肾阳亏虚两组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K与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或可成为抑郁症中医证型的客观量化指标。4.抑郁症患者血清中IL-18、RF、Hcy水平较正常人均有显著变化,说明三者含量升高不仅与抑郁症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并且对中度抑郁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梅;周敏;;“阳光型”抑郁症的解读与干预措施[J];政工学刊;2019年06期

2 肖文昊;戢秋明;陈红源;吴迪;;基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17期

3 曾龙建;;抑郁症的临床疗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47期

4 王爱华;王娟;甘博文;;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年06期

5 欧永慧;;老年人患抑郁症后怎么应对[J];家庭生活指南;2019年05期

6 李珍;隋竹欣;王海涛;;抑郁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1期

7 高放;温贤秀;陈玉琴;周晓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年01期

8 ;盘点抑郁症病因,请勿让心上了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09期

9 ;盘点抑郁症病因,请勿让心上了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1期

10 居身傲男;张广清;万雪良;隋础阳;朱月悦;;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枝;;孕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现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C];2016年

2 陈炜;;如何认识抑郁症及时识别、积极防治[A];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之江公共卫生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3 张继辉;;从流行病学到治疗了解失眠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4 戴必兵;李建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抑郁症:正念和沉思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5 郑玉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差:来自情绪识别的证据[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6 何萍萍;李明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抑郁症[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7 王辉;;抑郁症患者表情和微表情识别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8 周绍宇;赵丽华;;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9 谢贵文;吴爱民;;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吉莉娟;丁士炬;张洁;禹海航;胡珍玉;;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睡眠参数对照研究[A];2014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丹红;锻炼提高抑郁症疗效[N];科学时报;2011年

2 张雯雯;云南抗抑郁症新药获准临床试验[N];科学时报;2011年

3 北京回龙观医院 邸晓兰;小孩子也会得抑郁症[N];中国医药报;2019年

4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乔颖;女性更易患抑郁症,这是真的![N];文汇报;2019年

5 北京回龙观医院 杨甫德;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N];中国医药报;2019年

6 北京小汤山医院 徐虹;聊聊抑郁症[N];中国医药报;2019年

7 编译 张波;增加运动可以预防抑郁症[N];健康报;2019年

8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姜思思;见招拆招 帮抑郁症患者摆脱性困扰[N];健康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卢杉;最新研究:抑郁症与基因无明显关联 体育运动可降低发生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抑郁症相关基因被发现[N];健康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惠民;抑郁症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差异性表达miroRN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鲁毅;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3 郭东凯;生物钟蛋白在抑郁症和神经炎症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廖文象;早发型和晚发型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与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影像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徐金勇;抑郁症的替代治疗与脑神经环路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谢正;五态抑郁量表的编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潘俊希;神经递质与抑郁症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8 李淮周;基于静息态fMRI和DTI的抑郁症认知障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9 孟瑞伟;抑郁症与糖尿病发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前瞻性队列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铮;CDK5磷酸化Sirt2参与社交失败诱发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莉;不同抑郁量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与IL-6、TNF-α相关性的影响[D];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

2 汪亚龙;抑郁症对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3 王浩;海马SIK2在抑郁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通大学;2018年

4 黄晓楠;抑郁症中医证型季节性分布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王珊珊;抑郁症中医九种体质及五态人格特征与证型的关系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臧颖颖;圣彼得堡中医院抑郁症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及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文献的Meta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杨們;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部分生化指标差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杨林;基于国医大师郭子光“人—症—病—证”体系对抑郁症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与优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唐增;基于《内经》“脉舍神”理论研究活血通脉法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肖海浪;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1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1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