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9-20 20:50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耳穴贴压对于改善原发性痛经的痛经症状以及疼痛强度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治疗效果的变化,评价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在临床上用此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妇科以及通过海报招募的65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针刺时每个疗程自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至下次月经来潮第2个疗程的治疗,依次类推,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同时配合耳穴贴压,每个疗程自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贴压,单侧耳穴贴压,两耳交替,每3天更换1次。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每次月经来潮痛经出现时开始服用,至疼痛消失时停止服药,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填写痛经症状评分表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在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计算总有效率。通过比较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组内、组间的变化,两组之间有效率的差异,总结分析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临床研究65例患者中有60人完成全程治疗及随访,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以入组前、治疗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相关观察指标(1)痛经症状评分治疗组在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3个疗程后与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痛经症状评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治疗3个疗程对于降低痛经症状评分优于2个疗程;随访与3个疗程后比痛经症状评分有所上升,表明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痛经症状上有远期作用,但是作用低于治疗完成结束后。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3个疗程后与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痛经症状评分方面有显著作用;2个疗程和3个疗程对于降低痛经症状积分作用区别不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痛经症状积分上远期效果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痛经症状评分上作用相当;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在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3个疗程后与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在降低VAS评分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3个疗程对于降低VAS评分优于2个疗程;随访与3个疗程后相比VAS评分有所上升,表明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VAS评分上有远期作用,但是作用低于治疗完成结束后。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3个疗程后与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有显著作用;2个疗程和3个疗程对于降低VAS评分作用区别不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改善VAS评分上远期效果不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3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作用相当;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疗效评定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治愈率6.67%,显效率20%,有效率33.3%,无效率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愈率10%,显效率33.3%,有效率30%,无效率26.7%。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愈率20%,显效率23.3%,有效率36.7%,无效率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愈率13.3%,显效率30%,有效率33.3%,无效率23.3%。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远期治疗作用,可以改善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降低痛经疼痛的严重程度。用此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个疗程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3
本文编号:2823134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振军;翟玉馨;吕素珍;;穴位注射配合双支艾条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10期
2 赵娟;王继红;;辨证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年05期
3 孙萍萍;蒙珊;;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年09期
4 窦桂珍;侯艳霞;李亚珍;;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09期
5 雷海燕;史海霞;姜娜;郝军;;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年07期
6 陈晟;王军;赵琪;赵吉平;;浅析“调神”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意义[J];中医杂志;2015年13期
7 王艳英;;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7期
8 马荣丽;关铮;刘爱军;李洁;李亚里;刘晋红;;前列腺素F_(2α)受体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齐丹丹;张梅;郭孟玮;刘珍珍;章庆庆;任晓暄;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年07期
10 王明闯;张菲菲;王忠民;;痛经灵胶囊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2823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31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