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一贯逍遥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4:00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研究,观察一贯逍遥汤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治疗效果,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一贯逍遥汤治疗(中药均来源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中药房统一代煎,150ml/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1.2g/次,2次/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每周复诊一次,服药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分布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和焦虑、抑郁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5%,通过对比分析,得P0.05,可判定在此项指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单个症状积分对比分析:治疗组在缓解胃脘灼痛、口干渴、大便干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缓解胃脘嘈杂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缓解饥而不欲食、五心烦热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3.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和心电图检查方面无明显异常变化,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肾功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贯逍遥汤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方面疗效显著。在改善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更佳;在缓解胃脘灼痛、胃脘嘈杂、口干渴、大便干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其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参考用药。
【学位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部分图文】:

研究对象,构成分布,年龄段,性别构成


图 1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段构成分布图2.2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在治疗组 40 例研究对象中女性、男性各为 23 例、17 例;在对照组 40 例研究对象中,女性、男性各为 26 例、14 例,构成见表 3。表 3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比较表组 别 例数(n) 男 女 χ2值 P 值

分布图,性别构成,研究对象,分布图


三.研究结果15图 1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段构成分布图2.2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在治疗组 40 例研究对象中女性、男性各为 23 例、17 例;在对照组 40 例研究对象中,女性、男性各为 26 例、14 例,构成见表 3。表 3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比较表组 别 例数(n) 男 女 χ2值 P 值治疗组 40 17 230.474 0.491对照组 40 14 26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对比选择χ2检验,经比较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0.05),具有可比性,图 2 所示为女性与男性研究对象的分布状况。图 2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分布图

分布图,病程,研究对象,分布图


经独立样本 t 检验,计算出 p=0.885>0.05,可判定在病程上两组研究对象不存在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而针对病程年数分布状况选择χ2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表 4 两组研究对象病程分布与平均病程对比分析结果组 别例 数(n)病程分布(年)平均病程(年)X±SP 值<2 2~ 4~ 6~ 8~10治疗组 40 5 10 12 7 6 4.73±2.490.919对照组 40 7 8 11 9 5 4.77±2.52对两组研究对象病程分布选择χ2检验,计算出 P=0.919>0.05,可判定在病程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别,可进行对比。图 3 所示为两组病程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沈秋;张禹;潘祥宾;刘定;姚丹;;养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年03期

2 万毅;;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特点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丘革新;;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5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4期

4 钟琴娟;沈煜颖;徐毅;;四联疗法联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证Hp感染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年05期

5 谢淑芳;;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87期

6 朱智巧;;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6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09期

7 赵雷;陆为民;;徐景藩三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18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年23期

8 徐秀鹏;曹志群;;辨证结合胃镜下黏膜表现浅析慢性浅表性胃炎[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屠连茹;自拟养胃和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北京中医;2005年02期

10 梅武轩;劳绍贤;周正;黄烈平;胡斌;;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沈秋;张禹;潘祥宾;刘定;姚丹;;养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疗效观察[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2 陆为民;徐丹华;;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李骁峰;王新月;臧芹;;慢性胃炎胃痛的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盛淑芬 王才党;精细辨证 随证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大未;基于中医胆胃不和理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宋健;基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胃癌前病变不同证候类型的癌变风险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谊;一贯逍遥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海燕;益胃化裁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程霞;慢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揭海万;慢性胃炎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朱倩;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钦;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立宏;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汤舒婷;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闻斐斐;慢性胃炎内镜微观辨证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10 余求祥;消化性溃疡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5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5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