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收集林毅教授诊治的乳癖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乳癖证型识别模式的建立,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的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林毅教授2008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乳癖病案原始资料,经过病案筛选及标准化处理后,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检索并筛选、确定乳癖证型相关客观化指标,运用SPSS 19.0 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的决策树识别模型。最后以指定病种、指定证型专业需求为驱动,分析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结果:1.建立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数据库共收集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7632个,涉及患者5865人,按相关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乳癖病案593个建立数据库,涉及患者593人,描述症状或体征216个,处方药物155种。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案199个。2.基于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识别模型对筛选确定的 LH,E2,PRG,FSH,PRL,TSTO、E2/PRG、E2/TSTO、PRG/TST0 共 9个指标进行决策树分析,建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个乳癖证型识别模型。肝郁气滞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0.34%、97.14%、92.28%,包括E2、FSH 2个属性,模型深度为2,共有10个节点,7个终节点,形成3条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和4条非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痰瘀互结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1.88%、76.39%、87.07%,包括E2、FSH、PRL 3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5个节点,10个终节点,形成2条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和8条非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冲任失调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7.18%、88.89%、87.80%,包括FSH、E2/TSTO、E2、PRG 4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7个节点,11个终节点,形成5条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和6条非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共纳入593个病案,其中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199个。乳癖症状以乳房结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为主,乳房疼痛症状按性质分为胀痛、闷痛、刺痛、隐痛、串痛,考虑诱发或缓解等相关因素又可分为周期性疼痛、疼痛而气行觉舒,兼症常表现为不同证型的症候群。舌淡红或红,苔少或舌淡胖,边有齿印,脉弦,又可表现为细、数、涩、沉。遣方用药时,以疏肝理气为总则,用药功擅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利湿化痰、益气补血、滋阴补肾,其中健脾益气、消食类药物比例较大,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拟方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气滞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胀痛或串痛,呈周期性,病情与情志有关,常伴急躁易怒、情志抑郁、喜叹气,胁胀胁痛、心烦失眠,舌质淡红,脉弦。亦可出现口苦、咽干等兼症,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化痰、化瘀散结止痛为基本法则,兼用健脾益气。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辛、苦、甘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用对药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物群。痰瘀互结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刺痛、闷痛、固定痛,夜间痛甚;常伴胸闷和月经量少等异常,舌淡紫或紫黯,舌有齿印,苔白,舌下脉络青紫,脉象可出现弦、涩、细等类型。可见纳呆恶食、咽部异物感等痰湿蕴结中焦症状。治疗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法则,兼用理气健脾。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苦、辛、甘为主,肝、脾两经用药最多。常用药对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逍遥萎贝散酌加补血活血药物群。冲任失调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隐痛、闷痛,常伴腰痛、腰脊痛等骨关节症状,亦有颧红、盗汗等阴虚症状和四肢凉、畏冷、喜温恶凉、四肢凉等阳虚症状,舌淡或淡胖,边有齿印,脉沉,或舌有裂纹,苔少,脉细、数。治疗上以温肾助阳、滋阴生津为基本法则,兼用消食除积。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性为主,平性、热性次之,且温性远较其他性味多;五味分类中甘味药物最多,咸、辛次之,且甘味远较其他性味多;归经以肾、肝两经最多,且两经药物远较其他归经多。常用药对多为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6味药的相互配对,组方规律亦提示为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物群,但有温肾助阳和滋阴补肾两种分组倾向,主要通过熟地黄、白术产生联系。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林毅教授治疗乳癖论治经验为:中体西用,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五脏相关,肝为至要,脾肾并重,平衡为宗;溯源求新,知药善用,组方精妙,用药平和。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乳癖证型识别模型研究,在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症状规律和用药规律的体现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可一定程度上给临床上诊断乳癖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69
【部分图文】: 痰痕互结证决策树识别模型
冲任失调证决策树识别模型
(2)症状核心组合??设置相关度[m]=8,惩罚度[172]=2,以改进的互信息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个症状核心组合(表10),将其可视化转化性质(图4)。??表10?593例乳癖病案中患者症状核心组合??核心组合?核心组合?? ̄ ̄ ̄久有低热_盗汗_颧红?5 ̄ ̄排便困难_大便干结_经常便秘??2乳房结块_舌淡胖_舌边齿印_闷痛6?性疼痛-疼痛而气行觉舒-??胀痛_脉弦??3?食后痞胀_进食无味_排便无力?7?进食无味_倦怠、乏力_舌紫黯_刺痛??4?皮肤瘙痒_肢体、肌肤发麻_口舌发麻?8?腰膝酸软_肢体、肌肤发麻_睡眠不实??经常便秘??腰麵软??????%排便困难??—眠不实?大便干结??肢体、肌肤发麻?1????串痛一嗳气?进■^味??*????????^-r\/?\?\?/??疼痛而气行觉舒?/、.????—痛??\?i?/?一,??倦息、乏力??周期,&疼痛????图4?593例乳癖病案中患者症状核心组合可视化??2.药-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方勇;杨成爱;;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93例乳腺增生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34期
2 徐发良;陈小乐;陈红;;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消核类中药制剂组方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3 韩蓉;李仁廷;王华;;乳腺宁片对乳腺增生大鼠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年08期
4 张霄;;通过临床用药规律探讨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5 朱国香;吴晓萍;高雅文;魏素兰;钟建亮;蓝素华;徐向红;;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9期
6 卓肖红;黄庆谋;;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症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06期
7 李良;;林毅教授论治乳腺增生病经验拾萃[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4期
8 宋扬;沈洁;;中医外治乳腺增生病用穴规律研究及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9 马静静;童晓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与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4年09期
10 朱华宇;李玉洁;司徒红林;;林毅运用加减二仙汤结合基础体温监测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J];新中医;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若丹;中医周期疗法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琳;以益气健脾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文娜;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性激素受体(AR、ER、PR)表达的影响[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鹏;定量感觉测定在乳房疼痛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4 曾天宝;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刘佳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春晖;中药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李艳芳;电针结合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杜玉爱;小鼠卵泡发育过程中miRNA-351、miRNA-871的表达规律及其对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熊萍;基于多聚螯合物酶催化放大效应的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10 曹娟;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疗效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85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