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兼杂与理化指标及IGF2BP2、TCF7L2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4:43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不同兼杂(痰证兼阴虚、痰证兼湿、痰证兼热)与理化指标的关系,探讨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TCF7L2基因的关联,揭示MS痰证不同兼杂的形成机制,为临床辨治MS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MS患者和非MS者,采集临床资料,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计算证素积分,同时留取临床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医证素积分,将MS患者分为MS痰证兼阴虚组(痰≥100且阴虚≥100)、MS痰证兼湿组(痰≥100且湿≥100)、MS痰证兼热组(痰≥100且热≥100),同时进行证素分布情况分析。以非MS者为对照组。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对MS痰证不同兼杂与临床指标的关联进行分析。3.运用TaqMan-MGB探针法,检测血液IGF2BP2、TCF7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GF2BP2、TCF7L2蛋白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TCF7L2基因的关联。结果1.MS痰证不同兼杂的证素分布情况(1)MS痰证兼阴虚组出现频率5%的病位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肺、肝、肾、心;出现频率5%的病性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阴虚、气滞。(2)MS痰证兼湿组出现频率5%的病位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肺、脾、肾;出现频率5%的病性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气滞、气虚、阳虚、寒。(3)MS痰证兼热组出现频率5%的病位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肺、肝;出现频率5%的病性证素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热、气滞。2.MS痰证不同兼杂与理化指标的关联(1)一般情况:年龄:MS痰证兼阴虚组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MS痰证兼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MS痰证兼湿组和MS痰证兼热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MS痰证兼阴虚组、MS痰证兼湿组和MS痰证兼热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痰证兼湿组显著高于MS痰证兼阴虚组和MS痰证兼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MS痰证兼湿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MS痰证兼阴虚组、MS痰证兼湿组和MS痰证兼热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临床指标:谷丙转氨酶:MS痰证兼阴虚组、MS痰证兼湿组和MS痰证兼热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MS痰证兼阴虚组与MS痰证兼湿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MS痰证兼阴虚组高于对照组、MS痰证兼湿组和MS痰证兼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素氮:MS痰证兼阴虚组与MS痰证兼热组高于MS痰证兼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MS痰证兼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MS痰证兼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尿酸虽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两两比较却未见调整显著性的P值小于0.05。3.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基因的关联血液IGF2BP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MS痰证兼热组较对照组和MS痰证兼阴虚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血清IGF2BP2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S痰证不同兼杂与TCF7L2基因的关联血液TCF7L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MS痰证兼湿组较对照组、MS痰证兼阴虚组和MS痰证兼热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血清TCF7L2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S痰证兼阴虚与MS痰证兼热的主要兼杂病位证素均为肺、肝,主要兼杂病性证素均为气滞;MS痰证兼湿的主要兼杂病位证素为肺、脾,主要兼杂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寒。2.MS痰证不同兼杂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关联。其中,年龄、空腹血糖、尿素氮的升高与MS痰证兼阴虚的形成有关;BMI、腹围的升高与MS痰证兼湿的形成有关;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与MS痰证兼热的形成有关。3.MS痰证不同兼杂的形成与IGF2BP2、TCF7L2基因有关。其中,MS痰证兼热的形成与IGF2BP2基因mRNA表达的升高有关;MS痰证兼湿的形成与TCF7L2基因mRNA表达的升高有关。
【学位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文章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四诊资料采集
        2.2 证素的提取
        2.3 临床指标检测
        2.4 试剂与仪器
        2.5 实验方法与步骤
        2.6 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MS痰证不同兼杂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MS不同组分分布情况
    2 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3 临床生化指标比较
    4 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 基因的关联
    5 MS痰证不同兼杂与TCF7L2 基因的关联
讨论
    1 MS痰证不同兼杂的病理机制分析
        1.1 MS痰证兼阴虚
        1.2 MS痰证兼湿
        1.3 MS痰证兼热
    2 MS痰证不同兼杂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MS痰证不同兼杂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MS痰证不同兼杂的生化指标比较
    3 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 基因的关联
        3.1 IGF2BP2 基因的概述
        3.2 MS痰证不同兼杂与IGF2BP2 基因的关联
    4 MS痰证不同兼杂与TCF7L2 基因的关联
        4.1 TCF7L2 基因的概述
        4.2 MS痰证不同兼杂与TCF7L2 基因的关联
    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伯岳;;痰证对小儿疾病的影响及其治法[J];中医药研究;1987年02期

2 覃义昌;痰证三则[J];四川中医;1988年02期

3 阎清海;;温病挟痰证治述要[J];江苏中医;1988年05期

4 王珪;褚玄仁;;痰证论(续)[J];江苏中医;1989年08期

5 孙清廉;陈发和;;痰证治疗要旨[J];中医函授通讯;1989年03期

6 方永奇;简柳军;刘立秋;;心血管病痰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摘要)[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09期

7 孙刚,张国伦;痰证患者体型特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12期

8 曾常春,周俊亮;痰证理论的形成及其研究特点[J];中医研究;2003年06期

9 张笑平;痰证[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年01期

10 阎洪臣;张玉乾;;试论痰证的病理与证治[J];吉林医药;197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卫星;痰的证素规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瑶;祛痰法的概念诠释与运用法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3 柳亚平;中医学“痰”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4 任丽娅;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T细胞克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超强;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兼夹的中医证素特点及其与FTO、SH2B3基因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黄成宝;二陈汤对DSS/AOM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炎症性肠病痰证大鼠IL-1β和IL-6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张斐;从脂肪酸分解酶表达变化探讨痰促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李丹;代谢综合征痰证中医证素、理化指标特点及其与PPAR-γ、CDKN2A的关系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房盛懿;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兼杂与理化指标及IGF2BP2、TCF7L2的关联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张晗;失眠症痰证证候特征及量化判别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张梦婷;代谢综合征痰证与非痰证人群的血清代谢组学比较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林小凤;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症候群中医证素特点及其与IGF2BP2、FTO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赵菲;岭南医家的痰证文献整理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谢嬛;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痰证素及其病理程度的多因素分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4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54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