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与捻转针法比较后评价温通针法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止痛效果、减轻伴随症状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病例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肩周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治疗组)和捻转针法组(对照组),按照既定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治疗。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取患侧肩贞、肩毭、肩毼、风池、合谷、条口(除条口穴取健侧外,其余腧穴均取患侧)为治疗穴位。捻转针法组取患侧肩贞、肩毭、肩毼、风池、合谷、条口。手法操作完毕,两组均留针30 min。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治疗频次均为每天治疗一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两组患者在初次治疗前后及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患肩部的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初次治疗前、一个疗程后及三个疗程后进行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度评分,在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总体疗效评价,最后用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数据指标。结果:1.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初次治疗后对患肩疼痛度进行VAS评分比较中,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的优良率为83.3%,捻转针法组的优良率为61.1%,对两组结果的优良率比较中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显示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及三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肩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及三个疗程结束后的组间积分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的患者在总体疗效评价比较中,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的显愈率83.3%,捻转针法组的显愈率为63.9%,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77.8%。在对两组显愈率的结果比较中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等级资料进行Ridit分析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与捻转针法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以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方法优于捻转针法。2.患者在改善症状、体征以及上肢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优于捻转针法。
【关键词】:温通针法 风寒湿型 肩周炎 临床研究 针刺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缩略词表9-10
- 前言10-12
- 临床研究12-19
- 1 临床资料12-14
- 1.1 病例来源12
- 1.2 诊断标准12-13
- 1.3 病例选择标准13-14
- 2 研究方法14-15
- 2.1 技术路线图14
- 2.2 病例分组14
- 2.3 样本量估算14-15
- 3 治疗方法15-16
- 3.1 治疗组15
- 3.2 对照组15-16
- 3.3 针刺意外的处理16
- 4 疗效观察16-18
- 4.1 观察指标16-17
- 4.2 疗效评定标准17-18
- 5 统计学分析18
- 6 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8-19
- 临床结果19-22
- 1 一般资料19
-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19
-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19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程比较19
- 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比较19-20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比较20
- 4 两组患者初次治疗后VAS止痛效果评分比较20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度评分总积分比较20-21
- 6 安全性分析21-22
- 讨论22-27
- 1 证型选择及治疗指导思想22-23
- 1.1 证型选择22
- 1.2 治疗指导思想22-23
- 2 选穴依据23
- 3 温通针法及缪刺法讨论23-24
- 4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24-26
- 4.1 VAS指标结果讨论24-25
- 4.2 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度评分指标结果讨论25
- 4.3 疗效评价结果讨论25-26
- 5 指标选择依据及出现的问题26-27
- 结论27-28
- 问题与展望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1
- 附录 1:视觉模拟评分表(VAS)31-32
- 附录 2: 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32-33
- 文献综述33-40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海;张海军;;手法松解、理疗联合“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8例[J];河南中医;2015年12期
2 陈新昌;;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23期
3 安朋;;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22例[J];中国针灸;2015年S1期
4 杨宇;;液体扩张结合中医辨证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17期
5 曹忠耀;徐菁菁;蔡云生;;极泉穴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年04期
6 张阳普;宋爱群;李帆;郑磊;;烧山火针法配合肩关节摇拨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7 张焕军;方震;;“肩三针”齐刺法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期肩周炎4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5年07期
8 袁庆东;冯晓东;李佳;张晶倩;韩亚岑;;巨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年01期
9 李永春;;运动针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肩周炎42例[J];中国针灸;2014年09期
10 刘权;;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鸿琦;缪刺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敬欣;白虎摇头针法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杨m8;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曹平;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严坤立;青龙摆尾针法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