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化痰活血方干预早期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1.5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设计
2.1 观察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对比
2.影像学放射性脑损伤病灶大小疗效比较
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放射性脑损伤LENT/SOMA分级比较
5.认知功能疗效比较
6.血清TNF-α、IL-6、CRP比较
7.不良反应
8.一般安全性指标及失访处理
第三部分 讨论
1 放射性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发病机制及诊断
1.2 西医治疗
2.中医对放射性脑病的理论分析
2.1 中医对放射性脑病的病因病机探讨
2.2 放射性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2.3 导师对放射性脑病的认识及经验
3.通窍化痰活血汤的组方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3.1 通窍化痰活血汤的组方用药特点
3.2 通窍化痰活血汤方中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4.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4.1 影像学病灶大小比较
4.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3 放射性脑损伤LENT/SOMA分级比较
4.4 认知功能疗效比较
4.5 血清TNF-α、IL-6、CRP比较
5.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庆明;罗海清;余忠华;;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年12期
2 黄东恒;马彦凝;于新发;;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23期
3 刘雅恬;鱼红亮;钱普东;;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6年09期
4 石磊;邵国良;郎晓燕;孙晶晶;宋歌;;放射性脑损伤兔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03期
5 王安峰;周洪波;翟福山;刘兵;曹晓辉;包朝恩;王建廷;;不同给药时间对奥拉西坦在防治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年07期
6 何强华;;晚期放射性脑损伤手术干预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7 石磊;邵国良;;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年01期
8 刘家斌;李广生;;放射性脑损伤机制及放射保护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郑慧芬;涂彧;;硫酸镁对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4期
10 潘绵顺;王鹏;蒋华平;汪业汉;;放射性脑损伤及相关问题[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舟洋;基于纵向连续磁共振资料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早期预测鼻咽癌患者颞叶放射性脑损伤[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华杰;少突胶质细胞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汪延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放射性脑损伤微观病理改变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刘雅洁;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及中药防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欧广飞;1.放射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及其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 2.一个新的放射生物学死亡—存活模型的理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田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7 曾庆师;MR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旺生;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林曰增;MR脑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李俊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梦思;通窍化痰活血方干预早期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怀清;RT-03对于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9年
3 宋子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4 徐瑞君;硫酸镁通过NF-κB/ICAM-1通路对小鼠放射性脑损伤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5 孙熠;大鼠放射线脑损伤前后的GFAP表达及CD34~+细胞移植对其表达的作用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美玲;NFAT3/c4介导的细胞内毒性反应在放射性脑损伤所致海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7年
7 高汉晶;红细胞生成素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灵艳;3.0TMR灌注成像及~1H磁共振波谱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徐府奇;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张玮;硫酸镁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7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6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