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临床研究以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为对照,采用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的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疗效特点,为优化本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客观依据;实验研究以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并观察电针、西药、电针联合西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便秘大鼠的治疗疗效;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肠神经系统(ENS)相关神经递质SP、NO、VIP、SS和标志物GFAP,OX-42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观察各组便秘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的含量变化,探寻电针治疗便秘的内在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论文一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将纳入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36例。电针组患者针刺双天枢,双上巨虚穴后,双侧天枢穴连接电子针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3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20min进行治疗。第1~2周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第3~4周每周治疗3次,疗程共4周,治疗16次。西药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患者于治疗前1周、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分别记录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及自发排便次数(SBM)、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SFS)、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观察电针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西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二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研究1.建立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及大鼠一般状态观察1.1分组及造模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其中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电针治疗组10只、西药治疗组10只、针药治疗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予复方地芬诺酯片混悬液以10mg/kg/d进行灌胃,灌胃容量为1m L/100g,每天1次,共14天,建立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1.2观测指标观察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造模前后体重、粪便性状、毛发,活动度及粪便含水量的变化。2.对便秘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并测定小肠碳末推进率大鼠造模成功后分三组进行治疗。⑴电针组:采用0.25mm×25mm针灸针针刺大鼠双侧天枢、上巨虚穴,深度5-7mm,双天枢穴连接SDZ-Ⅱ型华佗牌电针仪(大鼠右侧天枢连正极,左侧连负极),采用连续波、频率2Hz、电流1m A,刺激时间15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共计14天。⑵西药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灌胃,按人与大鼠给药剂量换算,配置1.35mg/kg/d的混悬液(灌胃容量为1m L/100g),再按体重计算出每只大鼠的灌胃量,连续灌胃14天。⑶针药组:西药治疗同西药组,电针治疗同电针组,连续治疗14天。第15天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用5%碳末、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混悬液按1m L/100g灌胃。用7%水合氯醛(0.5m L/100g)腹腔注射麻醉,将幽门至直肠末端完整取出,测定小肠碳末推进率。3.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取材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剖腹,腹主动脉采血5m L,在4℃3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分离血清,-80℃超低温冰箱冻存待用。大鼠采血后,迅速剪取所需部位组织。结肠组织:⑴取每组大鼠结肠部位,取材后立即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血液及杂物,迅速用做好标记的锡箔纸包好,快速投到装有液氮的容器中,-80℃超低温冰箱冻存做western blot和ELISA备用;⑵4%多聚甲醛灌流后取材,取材后将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进行固定3-5天,30%蔗糖进行沉糖处理24小时后待组织沉底,OCT包埋-25℃冰冻切片机行冰冻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备用。4.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相关神经递质SP、NO、VIP、SS含量及炎症因子IL-1β、IL-6的含量。5.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肠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OX-4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OX-42的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两组功能性便秘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自发排便次数(SBM)、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SFS)、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患者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自发排便次数(SBM)、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SFS)、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建立功能性便秘(慢传输型)大鼠模型并测定小肠碳末推进率本研究以复方地芬诺酯片成功建立了便秘大鼠模型,与空白组对照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少,大鼠粪便有裂纹,变细、变短,毛发不光泽、不爱运动,粪便含水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小肠碳末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减慢(P0.05)。3.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肠神经相关递质的影响3.1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肠神经兴奋性递SP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P含量明显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S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肠神经兴奋性递质VIP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VIP含量明显下降(P0.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VI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针组升高趋势更明显。3.3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抑制性神经递质NO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NO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NO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4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抑制性神经递质SS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S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SS含量均有减少趋势,三组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电针组、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4.1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IL-1β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电针对大鼠结肠组织中IL-6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IL-6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IL-16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电针对大鼠血液中肠神经相关递质的影响5.1电针对大鼠血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SP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P含量明显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S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电针对大鼠血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VIP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VIP含量明显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均有升高VIP含量的趋势,但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VI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3电针对大鼠血液中抑制性神经递质NO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NO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NO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电针对大鼠血液中抑制性神经递质SS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S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SS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电针对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6.1电针对大鼠血液中大鼠IL-1β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IL-1β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电针对大鼠血液中IL-6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IL-6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IL-6含量均有减少趋势,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电针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电针对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FAP和OX-4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GFAP和OX-42表达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西药组、针药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GFAP和OX-42的表达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与西药莫沙必利疗效相当,且起效快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无西药副作用,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2.灌服复方地芬诺酯片可成功建立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符合便秘患者临床特征,可供动物实验使用。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可能与大鼠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SP(P物质)、VIP含量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SS、NO)含量增高有关;可能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IL-1β、IL-6)含量增高有关;可能与结肠组织中肠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表达有关。4.电针治疗可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大便性状,提高便秘大鼠小肠碳末推进率。5.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SP、VIP的表达,下调抑制性神经递质SS、NO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相关;还可能与减少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肠神经胶质细胞(GFAP,OX-42蛋白)的活化表达相关。
【学位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1
【部分图文】: 本研究纳入受试者 72 例,电针组 36 例,西药组 36 例。电针组脱落 2 例,1 例因外妊娠中止试验,1 例男性因合并其他药物治疗脱落。西药组脱落 3 例,1 例男性因作调动,中止试验,1 例也因合并其他用药脱落,1 名女性因不能按时吃药中止试验落,两组共脱落 5 例患者,实际试验人数为 67 例。2 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比较表 1 两组性别比较组别 例数 男性 女性电针组 34 6 28西药组 33 7 26由表 1 可知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经 X2检验 X2=0.369,P=0.712,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具有可比性。3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体重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大便性状方面具有可比性。由 A、B 图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第 2周、4 周、8 周评估时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大便性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对大便性状改善略好,第 2 周电针组改善较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第 4 周,8 周时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6 两组治疗前后便秘患者临床量表评分比较
- 25图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C-QOL 各项评分比较注:*P<0.05,**P<0.01,***P<0.001,****P<0.0001。由图 5 中 E 图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 PAC-QOL 各项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两组患者在 PAC-QOL 方面具有可比性。由 A、B、C、D 图可知两组患者疗后 PAC-QOL 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第 8 周满意度优于药物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裕;陈启仪;姜军;冯啸波;倪玲;史益凡;李宁;;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年06期
2 张微;李瑛;刘丽莎;罗芳丽;郑倩华;;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GDNF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苏志维;李瑛;;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内现代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穴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12期
4 蔡超;马文龙;王霄箫;马界;;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系统评价[J];新疆中医药;2014年03期
5 郑华斌;张永辉;陈媛;;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5例观察[J];国医论坛;2014年02期
6 袁媛;范一宏;张烁;吕宾;;肠神经胶质细胞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道功能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11期
7 郭蕊;;功能性便秘患者情绪和睡眠状况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26期
8 宋成;;合用电针益生菌黛力新复方碳酸氢钠栓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3期
9 赵洁;唐纯志;于隽;吴琼;;针灸治疗便秘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3年04期
10 彭随风;石拓;时昭红;杨家耀;吴玉芳;胡伟;周晓黎;;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心理状态和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笑;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代谢组分影响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颖;俞募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海马差异基因表达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月;电针疏密波对比连续波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姚磊;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岳峰杰;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胃肠及血清中GAS的影响[D];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
4 宁厚旭;针刺对SCF/c-ki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8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