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推拿四步手法对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18 06:41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推拿四步手法治疗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推拿四步手法在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治疗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做1个疗程。以主症(大便次数、粪便性状)、次症(精神、饮食、面色、肛门)及粪便常规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分别对治疗前后疗效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各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经治疗后,试验组大便次数、粪便性状、精神、饮食、面色、肛门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四步手法对改善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各症状均有显著效果;对照组大便次数、粪便性状、精神、饮食、面色、肛门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的各症状也均有改善。2.从两组治疗后总积分来看,可发现试验组的患儿总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推拿四步手法的治疗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口服参苓白术颗粒。3.从两组粪便常规检验结果来看,治疗前,两组粪便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粪便常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对粪便常规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4.经治疗后,试验组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6%。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推拿四步手法对于治疗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地改善大便次数、性状及其伴随症状。2.推拿四步手法治疗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总体疗效优于口服参苓白术颗粒,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学位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剔除、脱落、中止病例的处理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试验组
        3.3 对照组
    4 观测指标
        4.1 一般项目
        4.2 疗效性观测
    5 疗效判定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线资料
        1.1 脱落原因
        1.2 性别
        1.3 年龄
        1.4 病程
        1.5 发病季节
        1.6 喂养方式
    2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积分对比
        2.1 两组治疗前总积分对比
        2.2 试验组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对比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对比
        2.4 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对比
        2.5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2.6 两组治疗前后粪便常规对比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病因
        1.3 现代医学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治疗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名由来
        2.2 病因病机
    3 小儿推拿治疗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机理
        3.1 小儿推拿的中医治疗原理
        3.2 小儿推拿现代治疗原理
    4 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4.1 治疗方法的选穴依据
        4.2 推拿四步手法联合应用的依据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延凤;;金苓健儿颗粒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13期

2 姜胤辉;仝庆忠;陈珊珊;王静;谭秀珍;;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3期

3 刘安明;熊昌源;;香砂养胃丸加味治疗脾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2期

4 封艳玲;刘洪波;郑学宝;;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03期

5 白梅;朱士达;;芪斛楂颗粒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07年04期

6 沈洪;刘沈林;;“脾”与免疫研究的概况和设想[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7 徐振兴;宋桂芹;李桐;;中药治疗脾虚型结肠炎3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年04期

8 黎帮晃;;黄芪粥治疗脾虚型肾病综合征[J];江西中医药;1988年03期

9 张明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热脾虚型小儿肺炎78例[J];中原医刊;1989年04期

10 石志乔;;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易激症群30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群;脾虚型胃癌腹膜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2 廉永红;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型IBS-D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曾常春;化痰降浊为主治疗脾虚型脾胃病证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王钰婷;刮痧配合外敷蜂胶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温志宏;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治疗脾虚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徐美政;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望;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型FD的临床观察及MLCK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吴庆和;益气健脾活血法结合艾箱灸治疗脾虚型CAG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琳;推拿四步手法对小儿脾虚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菊菊;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的临床评价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王瑞敏;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脾虚型疳积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廖岩;熏脐灸加针刺改善脾虚型肥胖症状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孙秀凤;完带汤治疗脾虚型带下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晓庆;调经升阳除湿汤治疗脾虚型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李显辉;胰泰复方治疗脾虚型慢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穆丽萍;健脾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谢淑;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深层溃疡湿热脾虚型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柯庆宗;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8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8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