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子午流注法穴位微波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4]
1.3.2 腹痛程度评分[5]
1.3.3 腹痛发作次数评分[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表1
2.2 三组腹痛程度的比较,表2
2.3 三组腹痛发作次数的比较,表3
3 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亮;黄博明;;开穴闭穴穴位特性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9年06期
2 余瑾;李莉;冯敏桦;;基于状态观的穴位意识论[J];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11期
3 刘洁;王宝亮;徐晓妍;;汤药联合穴位按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01期
4 秦璐;季岚;;基于中医穴位点疗法的老年人康复景观家具设计探究[J];轻工科技;2020年07期
5 郑丽;;中药穴位经皮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年11期
6 王倩;包永欣;;穴位本态探析[J];中医杂志;2018年09期
7 赵长伟;赵文海;闻辉;黄丹奇;;穴位植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33期
8 张何骄子;杨惠;王祥;吴巧凤;;穴位配伍拮抗作用的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9 田艳鹏;;穴位深浅探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10 蔡项青;;穴位推拿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7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振彰;针刺非痉挛侧穴位和痉挛侧穴位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江绣英;芳香疗法配合穴位点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程斌;与内脏病变相关穴位的组织细胞特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宋晓宾;针刺不同穴位对思虑过度状态脑功能磁共振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殷建明;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曾炳昌;穴位埋药线合并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李爱辉;穴位和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任晓暄;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10 林正道;明清时期贴敷疗法用穴规律的理论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徐雯;穴位与非穴位对比治疗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赵丹;中药熏蒸结合穴位盒灸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丁玉龙;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4 常梦龙;基于特征点定位算法的面部穴位定位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5 陈毕霞;贝尔面瘫患者穴位电学特性的动态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赵婷;穴位定取、针刺方法规范化及设立不同对照组对对照质量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7 奉逍;穴位盒灸治疗肛肠科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聂春梅;治未病穴位保健对孕前气郁质群体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诸葛俊贵;人体手臂若干穴位电特征提取分类与经络模型辨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漆学智;功能性肠病与肠癌患者穴位压痛阈敏化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9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9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