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络针法治疗瘀血阻窍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07 02:37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针法治疗瘀血阻窍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诊疗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门诊符合课题研究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化瘀通络针刺方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头维、太阳、风池、颈夹脊(C4-6)、膻中、膈俞、合谷、血海、足三里、太冲进行针刺。对照组选百会、印堂、风池、内关、血海、丰隆、太冲进行针刺。两组患者每次均留针50min,1次/日,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针刺2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的比较,观察针刺的疗效。以上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候总积分均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DARS积分量表的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与治疗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中医学中病名的更迭
1.2 眩晕的相关病变脏腑
1.3 中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眩晕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1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认识
2.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
2.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现代医学治疗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1.6 意外情况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对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对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RS积分量表的比对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对
3.5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对
3.6 不良反应
讨论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概述
2.中医基础理论依据分析
3.选穴依据分析
3.1 化瘀选穴
3.2 通络选穴
4.研究结果分析
4.1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4.2 DARS评分量表分析
4.3 TCD检查结果分析
5.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2902461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与治疗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中医学中病名的更迭
1.2 眩晕的相关病变脏腑
1.3 中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眩晕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1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认识
2.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
2.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现代医学治疗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1.6 意外情况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对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对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RS积分量表的比对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对
3.5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对
3.6 不良反应
讨论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概述
2.中医基础理论依据分析
3.选穴依据分析
3.1 化瘀选穴
3.2 通络选穴
4.研究结果分析
4.1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4.2 DARS评分量表分析
4.3 TCD检查结果分析
5.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290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024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