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汉华治脾八法及用药经验浅谈
发布时间:2020-12-14 23:26
简要总结陶汉华教授"治脾"之临床经验。陶师遵循仲景杂病证治精要,主张治脾应顺应脾的生理特性,兼顾其他脏腑;针对病邪的特点,强调"脾胃和谐观",以"遂性复常"为治疗原则,根据脾脏自病及与整体的关系,运用醒、升、温、运、泻、理、滋、补八法治脾。概括陶师临床常用的治脾八法,并对其临床特色用药进行分析,为探索临床治脾方法和规律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治脾八法
1.1 芳香遂性——醒脾法
1.2 风药升发——升脾法
1.3 温阳散寒——温脾法
1.4 燥湿化浊——运脾法
1.5 清热泻火——泻脾法
1.6 理气调达——理脾法
1.7 甘润益阴——滋脾法
1.8 甘温益气——补脾法
2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补土伏火”学说探析[J]. 姚鹏宇,孟庆松,程广清. 中医药导报. 2018(22)
[2]刘献琳教授辨治头风经验[J]. 姚鹏宇,吕翠霞. 河北中医. 2018(07)
[3]陶汉华治疗失眠运用成方经验总结[J]. 姚鹏宇,张雷,杨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3)
[4]陶汉华教授运用丹芍二地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J]. 陈英卫,姚鹏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 (12)
[5]“脾体阴而用阳”探究[J]. 姚鹏宇,郑诗雨,卢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6]基于“脾胃伏火”论治口疮[J]. 韦双双,李海昌,钱俊华,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12)
[7]《金匮》“虚劳建中”理论探讨建中理劳汤对慢性肾衰的影响研究[J]. 沈会,陶汉华,张诏,展兆双,马美燕,朱炜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9)
[8]《伤寒杂病论》中人参与黄芪的应用特点探讨[J]. 马美燕,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3(09)
[9]大、小建中汤方证解析及临床应用[J]. 陶汉华,齐丽娟. 山东中医杂志. 2010(11)
[10]脾胃病辨证论治中的和谐观[J].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08(12)
本文编号:2917201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治脾八法
1.1 芳香遂性——醒脾法
1.2 风药升发——升脾法
1.3 温阳散寒——温脾法
1.4 燥湿化浊——运脾法
1.5 清热泻火——泻脾法
1.6 理气调达——理脾法
1.7 甘润益阴——滋脾法
1.8 甘温益气——补脾法
2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补土伏火”学说探析[J]. 姚鹏宇,孟庆松,程广清. 中医药导报. 2018(22)
[2]刘献琳教授辨治头风经验[J]. 姚鹏宇,吕翠霞. 河北中医. 2018(07)
[3]陶汉华治疗失眠运用成方经验总结[J]. 姚鹏宇,张雷,杨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3)
[4]陶汉华教授运用丹芍二地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J]. 陈英卫,姚鹏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 (12)
[5]“脾体阴而用阳”探究[J]. 姚鹏宇,郑诗雨,卢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6]基于“脾胃伏火”论治口疮[J]. 韦双双,李海昌,钱俊华,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12)
[7]《金匮》“虚劳建中”理论探讨建中理劳汤对慢性肾衰的影响研究[J]. 沈会,陶汉华,张诏,展兆双,马美燕,朱炜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9)
[8]《伤寒杂病论》中人参与黄芪的应用特点探讨[J]. 马美燕,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3(09)
[9]大、小建中汤方证解析及临床应用[J]. 陶汉华,齐丽娟. 山东中医杂志. 2010(11)
[10]脾胃病辨证论治中的和谐观[J].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08(12)
本文编号:2917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172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