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药治疗发热用药规律

发布时间:2020-12-15 17:25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发热"为检索词、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热的症状特征、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2篇,包括症状118种,处方165首,中药186味。高频症状前5位分别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干;高频舌象前5位分别为:舌偏红、舌淡红、舌尖红、舌黯红、舌红绛;高频苔象前5位分别为: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腻、苔白、苔白腻;高频脉象前5位分别为:脉浮数、脉滑数、脉浮紧、脉细数、脉弦细;高频药物前5位分别为:甘草、柴胡、黄芩、连翘、杏仁;常用组合为金银花-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治疗外感发热以疏风解表药物为主,治疗内伤发热属虚者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兼以清热;属实者以解郁、活血、除湿、清热为主。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 2020年09期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方法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剔除标准
    1.5 术语标准化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药治疗发热文献基本情况
    2.2 发热患者常见症状、舌脉象频次统计
    2.3 治疗发热常用中药频次统计
    2.4 治疗发热常用中药关联规则
    2.5 治疗发热常用中药聚类分析
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银翘散现代临床应用[J]. 徐海青,贾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2]连翘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与药理作用[J]. 张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1)
[3]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J]. 郭宇.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3)
[4]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想,李冀.  江苏中医药. 2019(05)
[5]半夏生物碱对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吴伟斌,祝春燕,罗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6]中药柴胡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 舒文将,姚昕利,陈宗游,邹蓉,唐健民.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04)
[7]石膏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探究[J]. 孙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05)

博士论文
[1]以银翘药对为对象探讨建立中药药效物质快速发现的方法[D]. 林丽美.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D]. 朱钊铭.南方医科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8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18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