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岭南精灸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27 15:27
  目的:观察岭南精灸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口服消结安胶囊。方法:纳入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又不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岭南精灸组)和对照组(消结安胶囊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岭南精灸治疗,3天1次,每周2次(每次治疗间隔48小时以上),8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消结安胶囊,每次2粒,1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房肿块硬度和全身伴随症状的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改善率,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积分、肿块大小积分、肿块硬度积分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各积分差值比较,在乳房疼痛积分、肿块硬度积分、伴随症状积分以及临床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乳腺肿块大小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其中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其... 

【文章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器具及药品
        2.3 治疗措施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组间均衡性比较
        3.3 疗效结果比较与分析
讨论
    1.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2.1 传统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的认识
        2.2 现代西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3.岭南精灸治疗乳腺增生病能取得良好疗效的机制探讨
        3.1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分析其机制
        3.2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4.不足和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随机数字表
    附录B 临床观察表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粒灸治疗疼痛效果的meta分析[J]. 周香德,楚鑫,蒋川,蒋运兰,曾洋洋,李玲锐,张琼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8)
[2]铺药隔姜灸联合针刺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26例[J]. 李镜,戎姣,谭占婷,杨佃会.  中国针灸. 2018(10)
[3]电针经甲状腺调节治疗乳腺增生大鼠作用机制探讨[J]. 郭新荣,李宇峰,张姗姗,张迦琅,刘秦浪,程经纬,马晓军.  中国针灸. 2018(08)
[4]不同灸材和艾材燃烧辐射的光谱特性[J]. 郭媛,许雪梅,尹林子,丁一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14)
[5]火针联合疏肝化痰消癖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75例[J]. 唐海英,徐霖.  浙江中医杂志. 2018(02)
[6]艾灸结合拔罐联合优质护理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闵翠兰,王娓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1)
[7]针刺臂中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J]. 王飞,王民集.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9)
[8]穴位注射结合麦粒灸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J]. 阚俊微,陆伟慧,徐静艳,李成,魏小丽,谢寅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25)
[9]精灸技术——灸类技术的革新[J]. 刘月,罗丁,李灵杰,符文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5)
[10]针刺腋下到肘窝区域反应点治疗乳腺增生病28例[J]. 王旭,陈松鹤.  中国针灸. 2017(04)

博士论文
[1]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蘇佩萱.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2]不同灸材腧穴热敏化感传现象的观察及理化效应研究[D]. 李珊芸.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针刺结合精灸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 唐芳蕙.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2]精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临床研究[D]. 凌宇.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3]月经前后热敏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杨春芳.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4]“推而散之”理论在乳腺增生病(HMG)中的应用研究[D]. 赵娟.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5]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临床观察[D]. 邓美艳.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
[6]透穴埋线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观察[D]. 韩桂莲.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
[7]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D]. 胡美娜.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8]推冲任二脉结合针刺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D]. 赵琼梅.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9]浮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评价[D]. 肖安菊.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0]针刺配合背部走罐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 陈育莹.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41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41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