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葛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01-02 05:50
目的分析丹葛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ICV)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PICV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参照组采纳脑循环、降脂、抗血小板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丹葛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右侧椎动脉血流(RVA)、左侧椎动脉血流(LVA)、椎-基底动脉血流(BA)。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70.00%),试验组治疗后RVA、LVA、BA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葛汤可有效减轻PICV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椎动脉血流,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21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2.2 对比两组RVA、LVA、BA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观察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J]. 刘双岭,李庆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08)
[2]《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J]. 白雅,付炜,韩军良.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02)
[3]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王海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2)
[4]定眩汤对血瘀气滞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杨友高,冉晓刚,郑维军,陈洪宝,傅代彪,瞿远喜,王秀珍,谢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01)
[5]丹葛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彭仲祥,温淑端,黄郁斌. 湖北中医杂志. 2018(03)
[6]化痰止眩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邓颖,袁昌文,张秋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07)
[7]滋肾平眩汤治疗肾阴不足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 梁立敏.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7)
[8]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分析[J]. 杨西.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7)
[9]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邵亚,王英瑞. 西部中医药. 2016(09)
[10]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J]. 申珊. 中医药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2952780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21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2.2 对比两组RVA、LVA、BA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观察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J]. 刘双岭,李庆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08)
[2]《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J]. 白雅,付炜,韩军良.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02)
[3]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王海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2)
[4]定眩汤对血瘀气滞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杨友高,冉晓刚,郑维军,陈洪宝,傅代彪,瞿远喜,王秀珍,谢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01)
[5]丹葛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彭仲祥,温淑端,黄郁斌. 湖北中医杂志. 2018(03)
[6]化痰止眩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邓颖,袁昌文,张秋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07)
[7]滋肾平眩汤治疗肾阴不足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 梁立敏.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7)
[8]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分析[J]. 杨西.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7)
[9]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邵亚,王英瑞. 西部中医药. 2016(09)
[10]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J]. 申珊. 中医药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295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527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