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育阴丸联合调经助孕颗粒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1-17 14:56
  目的:采用育阴丸联合调经助孕颗粒口服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量及中医证候的变化,评价育阴丸联合调经助孕颗粒治疗月经过少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17年04月至2018年09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符合月经过少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33例患者。以28天月经周期为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育阴丸(1丸/次,日3次)至月经来潮时停服,于月经来潮前一周(月经第21天)开始加服调经助孕颗粒(1袋/次冲服,日3次)至经期结束,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的变化、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改变、血清性腺激素(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变化来对其进行疗效分析。药物来源:育阴丸及调经助孕颗粒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室的自制药。结果:研究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等主诉。其中脱落3例患者,最终通过本研究治疗的30例患者,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治疗后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多,血清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月经过少病因的认识及治疗
        1.1 发病原因
        1.2 临床治疗
    2.传统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及治疗
        2.1 病因病机分析
        2.2 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试验设计
        1.5 治疗方案
        1.6 观察方法
        1.7 疗效评定标准
        1.8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照
        2.4 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对照
        2.5 治疗前后中医次要症状积分对照
        2.6 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E2、FSH、 LH)比较
        2.7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立题依据
        1.1 肝肾亏虚为病变之根
        1.2 肝郁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发病原因
    2.组方及方药分析
    3.现代药理研究
    4.临床疗效评价
    5.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雷火灸治疗虚寒瘀型月经过少的思路浅析[J]. 吴轩宜,明婉君.  中国民间疗法. 2019(02)
[2]补肾健脾养血膏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性激素的影响[J]. 汤春琼,王爱敏,闫青.  陕西中医. 2018(10)
[3]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疗效观察[J]. 王慧霞,毛常峰,杨振,赵威,杨艳芳,石晓燕.  西藏医药. 2018(03)
[4]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J]. 杨美春,刘姣,李雪梅,江宁,方刚.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4)
[5]定坤丹结合激素治疗肾虚肝郁证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 李嘉慧,欧妍.  世界中医药. 2018(03)
[6]自拟益经汤加减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30例临床观察[J]. 张军杰,郑文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11)
[7]中药人工周期对月经过少的疗效分析[J]. 王金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17(20)
[8]探讨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 李乃谦.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0)
[9]通草的真伪鉴别与最新研究进展[J]. 王国平,王文炳.  药学研究. 2017(06)
[10]自拟化瘀生新汤灌肠治疗宫腔术后月经过少的疗效分析[J]. 黄晓君,陈静丽.  世界中医药. 2016(12)

博士论文
[1]杜仲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机理研究[D]. 张蓉.第四军医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月经过少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D]. 温钱杏.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3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83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