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伤寒杂病论》“烦躁”方证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02:03
  目的: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辨治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专著,其中集中医理、法、方、药为一炉,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奠定基础。而“烦躁”等类似词在论中曾多次出现,其不论在外感或内伤杂病中,临床发病率高且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其不论作为主症,或作为兼症,或提示病机进退转归等都具有丰富的辨证内涵。本文通过系统整理仲景对“烦躁”的因机、诊断、证治、用药的认识,探求仲景辨治“烦躁”的临床意义、学术特点,以更好地掌握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以期对指导中医临床有所意义。方法:本文主体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中华医典》以及中国知网的现代文献,界定“烦躁”涵义、讨论“烦”与“躁”不同以及对其他“烦躁”类似词进行简要介绍;第二、三、四部分,通过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烦躁”的相关条文(《伤寒论》、《金匮》皆以宋本为蓝本),参考历代医家的相关注解、著作及知网文献,分析“烦躁”的因机、诊断、证治、方药,继而得出仲景辨治“烦躁”的临床意义、学术特点;第五、六部分,采用朔本逐源的方法,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源头《黄帝内经》中的心神关系,“烦躁”的病因、诊断、治法等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并参... 

【文章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仲景“烦躁”涵义介绍
    1.1 “烦”与“躁”的不同
        1.1.1 临床表现的不同
        1.1.2 病因病机的不同
        1.1.3 转归预后的不同
    1.2 “烦躁”与“躁烦”
    1.3 关于其他“烦躁”类似词简介
2.仲景对“烦躁”因机、诊断、证治、专药的认识
    2.1 “烦躁”的因机
        2.1.1 阳郁“烦躁”
        2.1.2 阳盛“烦躁”
        2.1.3 阳虚“烦躁”
        2.1.4 阴阳寒热错杂“烦躁”
        2.1.5 因病而“烦躁”
    2.2 “烦躁”的诊断
        2.2.1 仲景辨治“烦躁”的诊法
        2.2.2 仲景辨治“烦躁”相关症状分析
    2.3 “烦躁”的证治
        2.3.1 发汗散邪,宣郁除烦
        2.3.2 涌吐除邪,宣郁除烦
        2.3.3 化气利水,宣郁除烦
        2.3.4 清热除烦
        2.3.5 温阳除烦
        2.3.6 寒热并用除烦
    2.4 仲景辨治“烦躁”之专药认识
        2.4.1 栀子
        2.4.2 石膏
        2.4.3 茯苓
        2.4.4 干姜
        2.4.5 桂枝
3.仲景辨治“烦躁”的临床意义
    3.1 “烦躁”作为重要辨证依据
    3.2 “烦躁”提示病情进退
    3.3 “烦躁”提示病情预后
4.仲景辨治“烦躁”的学术特点
    4.1 重阳气
        4.1.1 治疗中疏通阳气
        4.1.2 治疗中勿伤阳气
        4.1.3 治疗中扶助阳气
        4.1.4 判断病情谨察阳气
    4.2 重胃气
5.仲景辨治“烦躁”的学术渊源
    5.1 《内经》中心与神之间的关系
    5.2 《内经》对“烦躁”病因的认识
    5.3 《内经》对“烦躁”诊断的认识
    5.4 《内经》提出的防治原则
6.仲景“烦躁”方证经验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6.1 朱丹溪辨治“烦躁”
    6.2 李东垣辨治“烦躁”
    6.3 吴鞠通辨治“烦躁”
    6.4 导师辨治“烦躁”
7.仲景“烦躁”兼证的数据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伤寒论》“烦躁”方证经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98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8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