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夹脊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颈夹脊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颈夹脊电针疗法与传统夹脊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颈夹脊电针疗法的可行性,为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思路。方法:纳入的60例患者均来自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符合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标准。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将60例样本分成等量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夹脊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治疗一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颈椎各向活动度。5.统计学分析方法:采取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疗效数据用Ridit检验,P0.05时认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疼痛改善差异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改善更明显。2.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内在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颈椎活动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可知,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例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病情均好转,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差值的组间比较中P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是83.3%。统计学分析Ridit检验,得出P0.05,表明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颈夹脊电针疗法与传统夹脊针刺疗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及体征,均有较好疗效。2.颈夹脊电针疗法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上优于传统夹脊针刺疗法。
【关键词】:电针 颈夹脊 颈型颈椎病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文献综述10-18
- 1 颈型颈椎病的医学认识10-12
- 1.1 颈型颈椎病的传统医学认识10-11
- 1.2 颈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认识11-12
- 2 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12-18
- 2.1 传统医学文献记载12-13
- 2.2 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进展研究13-18
- 临床研究18-22
- 1 临床资料18-19
- 1.1 病例来源18
- 1.2 诊断标准18
- 1.3 纳入标准18-19
- 1.4 排除标准19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19
- 2 研究方法19-20
- 2.1 随机分组设计19
- 2.2 治疗方案19-20
- 3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20-21
- 3.1 观察指标20-21
- 3.2 疗效评定标准21
- 4 统计处理方法21-22
- 结果22-26
- 1 一般资料统计22-23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比较23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的比较23-25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25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25-26
- 讨论26-36
- 1 选题依据26-27
- 2 关于本研究选题及观察指标的选择27-28
- 2.1 病例选择依据28
- 2.2 观察指标的选择28
- 3 选穴依据28-32
- 3.1 颈夹脊的解剖学基础29-31
- 3.2 作用机制探讨31-32
- 4 关于电针与颈夹脊32-33
- 5 结果疗效分析33-35
- 6 不足与展望35-36
- 结论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3-45
- 个人简历45-46
- 附表46-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平;;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稚病116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高嵩;金宏柱;周俊青;;“阿是”法定取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26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何明波;颈夹脊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11期
4 马文燕,阴勇,陈中,常海沧,樊贵成;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56例[J];陕西中医;2004年02期
5 江进忠;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08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6 唐胜修;王小莲;刘辛;檀松;韦春华;;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08期
7 朱超英;;颈夹脊穴的临床应用[J];中医研究;1988年04期
8 徐天舒;近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63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王文龙,程小东,李盈昌;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88例[J];中国针灸;1998年07期
10 贾红玲;;项七针与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国仪;;骨空针调压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国仪;;骨空针调压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闫怀士;;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劳宏飞;秦军;;温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56例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5 周利;郑会芬;邹燃;张红星;;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迎春;龚慧涵;陶波;郭华民;谢强;;针刺开音1号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信文;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曾正仁;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宜华;电针颈夹脊对颈性眩晕患者TCD和血液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鹏;电针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2 李晓川;颈夹脊穴浅刺配合体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智博;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宋肖;“输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肌电图影响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陈广烈;颈夹脊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金载皓;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刘国斌;电针颈夹脊穴联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徐齐鲜;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江宇强;推拿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钲;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颈夹脊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