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酸和胃方联合针灸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患者食管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3 03:58
目的:观察抑酸和胃方联合针灸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食管动力、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收治入院治疗的难治性GERD患者110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点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抑酸和胃方治疗,观察组给抑酸和胃方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食管功力功能、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P、VIP、GAS、MTL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远段收缩波幅、中段收缩波幅、吞咽率、蠕动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难治性GERD患者可采用抑酸和胃方联合针灸,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及食管功力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四川中医. 2020,38(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及分级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2.2 两组管动力功能比较
2.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灸治疗焦虑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现状[J]. 郜明月,赵宏,韩明娟. 中国针灸. 2018(06)
[2]三梗降气汤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观察[J]. 华全红,安加华,王兴昌. 内科. 2018(02)
[3]抑酸降逆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 贾宁,唐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01)
[4]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 郭信,陈艳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17(30)
[5]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 周丽艳,褚晓彦,陶善平,何天峰,段希栋,宋银花,丁金磊,邴兴红. 中国针灸. 2017(09)
[6]“督穴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血瘀型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李艳,汪崇淼. 中国针灸. 2017(05)
[7]疏肝和胃方和西药方案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失眠的效果对比[J]. 谢佩贤.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0)
[8]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机制概述[J]. 潘诗敏,李金香,李莹,张曦,陈魏. 针灸临床杂志. 2017(01)
[9]重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心理因素的诊治[J]. 周晓艳,褚传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1)
[10]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2007(10)
本文编号:3095087
【文章来源】:四川中医. 2020,38(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及分级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2.2 两组管动力功能比较
2.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灸治疗焦虑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现状[J]. 郜明月,赵宏,韩明娟. 中国针灸. 2018(06)
[2]三梗降气汤联合针灸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观察[J]. 华全红,安加华,王兴昌. 内科. 2018(02)
[3]抑酸降逆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 贾宁,唐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01)
[4]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 郭信,陈艳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17(30)
[5]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 周丽艳,褚晓彦,陶善平,何天峰,段希栋,宋银花,丁金磊,邴兴红. 中国针灸. 2017(09)
[6]“督穴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血瘀型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李艳,汪崇淼. 中国针灸. 2017(05)
[7]疏肝和胃方和西药方案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失眠的效果对比[J]. 谢佩贤.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0)
[8]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机制概述[J]. 潘诗敏,李金香,李莹,张曦,陈魏. 针灸临床杂志. 2017(01)
[9]重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心理因素的诊治[J]. 周晓艳,褚传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1)
[10]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2007(10)
本文编号:3095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950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